實現身空的幾個步驟
清涼月
我們在《直入核心快速證果》中提到:從如來藏出來,我們將依次經歷:
1.心動(執著力的升起)
2.分別念的出現
3.意的相續性的產生
4.身體感覺的恢復。
由此可見,身空是最基礎的一步。這裏詳細談一下“身空”的實證步驟。
第一步“厭坐”階段。在這個階段,各種身體的不適紛紛襲來,各種念頭層出不窮,讓你倍感痛苦。這個階段的特徵是:
身。你會有明顯的不適甚至痛苦;
心。各種念頭相續不斷,你很難看住自己的念頭,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念頭拉走。
第二步“樂坐”階段。在這個階段,身體的不適已經消失,相反,你會覺得身體很舒服,念頭也不再那樣紛紛擾擾層出不窮了。
這時候你會覺得身體好像沒有了,但卻感覺好像還在,不過就是指揮不靈,反應遲鈍。儘管你感覺身體好像沒有了,但是有一點卻是真真切切存在著的,那就是眼睛的運動。正是因為眼睛的真切存在,使你不得不承認你還沒有達到身空。
與上一個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的特徵是:
身。很舒服,你不由自主地喜歡坐,總想抽空去坐,就像抱窩的老母雞,趕都趕不走;
心。雖然你已經能夠不費力地看住念頭,但是念頭卻仍然不斷出現,尤其是每一個念頭都很容易就相續下去,很容易成為連續劇。
如果能不動不搖地一次就坐上三、四個小時,基本就可以完成這兩個階段。由於身體的覺受這時候已經不明顯,因此,禪修的你,此時不要再繼續以身體的不適作為禪修的所緣了。接下來,就要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所緣來禪修了。很快,你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三步念頭相續性的破壞。在這個階段,雖然念頭還在出現,但是,每一個念頭都不再相續下去,前一個念頭和後一個念頭沒有因果邏輯,完全是並列的,就像並聯電路。
這一點與前兩個階段截然不同,在前兩個階段,任何一個念頭都會很容易的相續下去,就像平時的你,會不由自主地在那裏就一件事浮想聯翩。在這裏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個念頭你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放下,而且是真放下,不像平時的你,雖然想放下,但心裏卻偷偷地戀著,怎忍心放下,總要偷偷地想一下,就像豬八戒,總要偷偷瞟一眼。
禪修到了第三步,由於相續念的徹底打破,你將真正體會到那種從根本上失去身體的輕靈美好,那是一種無法訴說的前所未有的體驗,極其清明、輕靈、愉悅等等。從此你再也不害怕任何病痛,你再也不害怕死亡,因為你真正實證到身體不是你,身體的一切與你毫不相干。如果將來臨死前很痛苦,你已經有辦法甩掉這個臭皮囊了。到了這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偷著樂,雖然還沒有完成心的步驟,但畢竟身體得到瞭解脫,生死基本可以說是完成了一半。以前雖然理論上知道身體不是自己,但畢竟沒有親證到。
從這裏可以看出,從如來藏出來的時候,只有當意的相續性能夠就某一個具體的念頭相續下去時,你才可能恢復身體的感覺。只有證到相續念的相續性被打破,你才可能證到身空。
在完成了“身空”後,你才能夠真正開始進行下一步“心空”,你才能夠真正地觀心,你才能夠真正放下念頭。以前你雖然也在努力放下念頭,但那的確是徒勞的,你根本不可能真正放下,你始終都像豬八戒一樣遮遮掩掩、欲罷不能,那時候的觀心,那時候的修行,對你來說是受罪,而不是享受。
附:觀心
在沒見道前,心分為真心和妄心。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妄心。佛陀給我們講過一個“緣起”理論:任何事物都是條件組成的,條件破壞了,這個事物也就不存在了。妄心也是如此,妄心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有所緣,如果沒有所緣,妄心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修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放下所緣”、“破壞所緣”。因此,你要隨時瞭解自己當下的所緣是什麼,然後放下這個所緣,這就是觀心。比如你感覺到腿痛,此時腿痛就是所緣,你觀這個腿痛,直到放下它。這就是觀心,這也是觀心。如果簡單地把觀心狹隘地理解為觀念頭,就會把修行複雜化,導致抓不住關鍵,找不到核心,不知從何下手,東一下,西一下,徒然浪費時間。修行其實極其簡單,我們因為沒有完整深入地領會佛陀講義的精神,導致修行複雜化、玄學化。佛法實證的核心其實就是“破壞所緣”,經典中處處都在講解這個道理,只可惜許多人被善巧方便搞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