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Dream It Possible观心日记

2025年7月2日

Dream It Possible(一)

身体还在恢复,想上坐试试观心,却发现想进入状态需要过程,我固执的放弃观所缘,仍然选择普遍性观心。我知道身体和状态是对应的,可总要适应不是吗?功夫退失的时候,总有种从零开始的感觉。

老师说我在光出现后迷失了实证的根本。

排除杂念,很快找到了睡眠。觉知它,关注它,感觉到头低下的时候,我就像以前一样慢慢抬头,熟练每一个细节。这时,一大片的光,特别明亮的光出现了,照得我瞬间清明。觉知着,觉知着光、念头、睡眠,仅仅觉知。这种清明下仍觉察到有一点点睡意,我去相应。第二个循环开始了,又是一片光明,这种光明是种包围感,置身其中,觉知,觉知着光、念头、睡眠……清明,相应。就这样倔强的反复训练着自己。第三个循环,又是一片光明,特别明亮,多么吸引人的光……第四个循环、第五个……

光出现还会迷失吗?曾经经历过的我都忘了,不熟练了,所以才会不知所措。

觉知到身体开始不适,没有硬撑,果断下坐。

听着我的手机铃音“Dream It Possible”,心情复杂。

I will run, I will climb, I will soar. I'm undefeated.
When you dreams come alive you're unstoppabl.
take a shot, chase the sun, find the beautiful.


挥着翅膀,永不放弃
我会梦想成真!dream it possible~

黄师兄指点:

  • 1、我被潜意识散乱的习气影响,破坏了静,不断习惯才能突破;
  • 2、目前进入专注的静,基本没有身体觉受,初步欲界定;
  • 3、潜意识散乱时不时跳出来,破坏静,静极生动;
  • 4、功夫退了一些。

Dream It Possible(二)

提高觉知力,心会对周围一切很敏感,无论在什么样的境界中,令内心安静下来,觉知力就会增强。

单位临道,外面早市的叫卖声、过往车辆的喇叭声、陆续来人说话声、开门声……我自然地靠在椅子上,脚踩着高跟鞋在地面。闭上眼睛,没有人知道我在观心。觉知周围的一切,静下来,也觉知着静,然后潜意识开始运作。没有睡着,但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也包括念头。

昨晚打坐时也是这样,房间里清楚地传来楼下大妈们跳的广场舞,那舞曲我背着都能哼唱出来,还有暴走团的进行曲。我对旋律特别敏感,很自然就会联系到下一句。这种氛围观整体,确实是种挑战。

连续两天的训练,对“闹市”中打坐有了一点体会,只要专注,专注觉知,把周围的一切都当作念头去观,关注整体,又似观非观,瞬间也能进入状态,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提高觉知力,好比让内心明亮起来,看东西才能看得清楚。”状态尚需稳定,需要制定个训练计划

Dream It Possible(三)

基本功真的很重要,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算真正掌握了方法,才能达到平台稳定。觉知、潜意识专注、“闹市”里打瞌睡,这些都是需要我不断训练和反复熟练的内容。

坐上观整体,周围一切都是念头,进入状态后观心是很忙碌的。刚学观心时是一个一个的观,最初还会等待或寻找念头,警觉心像警察抓小偷一样。现在,整体都是念头,能同时觉知到很多念头,很快进入状态。不过我发现,静、睡意这样的念头和其他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也能明显觉知到。坐上,随着觉知力的增强,能清晰的感觉到念头像一把把不断撒下的豆子,你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却能清楚地觉知到念头的趋势,而且观的很轻松,这种状态和证入思维本体略有相似又有所区别,思维本体的念头是自生自灭的。这是基本功,只有踏踏实实反复实证,才能体会到专注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出差两天,发烧、呕吐,心情影响到身体、身体影响到状态。正好打坐,退烧药都省了,很见效。

Dream It Possible(四)

想观睡眠。前面观心做得很好,也能观得住,不知怎么搞的,一晚上都很精神,从半夜12点多一直到天亮,我把睡眠弄丢了。当然,白天不困、精神状态也很好。 第二晚,刻意去相应,结果在静里面打转。

身体啊,身体!身体恢复的过程,把状态也给搞没了。欲速则不达,求,烦烦烦;不求,就这样傻傻地坐在那,还不舒服,又折腾了一晚。白天困,身体疲倦,可以随时打瞌睡,结果还没机会。

总结和反思一下:

1、上坐就直接观心,直接观心的结果就是马上落入静,明显感觉念头少,甚至出现无念,实在没法观。策略:需要设置一个所缘,对它产生审美疲劳,然后培养走神。睡意来了,观住就没有了,不知道观什么的情况下,就设置一个没有吸引力的所缘,只要审美疲劳,走神了我就能睡。昏沉来了观昏沉,没有了,就再去观所缘。走神没了就再去观所缘,又走神再观走神。反反复复,直到玩够。

2、坐下等睡眠,困倦来了,结果上去就昏沉,无意中培养了昏沉。需要直接观外境。观不住,就得观身体昏沉的过程了。其实这个过程我也感到自己身体倾斜了,也在观斜的过程,慢慢的向侧倒,然后提起觉知,让它直起来,直起来又斜,斜了再直。可惜有烦插进来我没了耐心,以前有连成惯性的感觉,但眼下专注力不够,错失了好机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精力和体力都恢复之后清明就会升起。清明形成后,再观、再练、再熟悉。

3、厘清一个问题。观睡眠如果和普遍性留意结合起来,专注于普遍性观心,就会再次证入欲界定,再次看到念头的生灭;如果是清明,也可以再入下一个循环,重新观,不断熟练,一直到入定为止。这些才是我要不断熟练的过程。

今晚,苦受,再战

Dream It Possible(五)(附清凉月老师指导)

老师,我观打瞌睡时坐上设置了一个不感兴趣的所缘:观呼吸。一会功夫就觉知到静和困倦。但是再发现时,头已经低下去了,而且还在继续往下低的趋势。我配合着,顺从着继续往下低,也一边观察整个昏沉的状态。不再低的时候,我试着一格一格的把头往上抬,但发现,和以前感觉不一样。不是一格格的抬头,往起抬的方向像个滑道,可以顺着一种力量一点点滑向上。使用这种惯性的时候,不断有念头插进来。我觉知着,也继续观察着身体似睡非睡的状态。但是意念是在抬头,可这头好像一直没有抬起来,就算抬起来也觉察不明显。然后又是念头,又是觉知。也可能抬头过程还有低头,再抬头。总之,顺着这个滑道一样的力量一点点抬头同时,也像在顺着滑道往“专注”里面用力一样,说不清楚。等真正抬起头的时候,已经清明了,这期间好像有光闪过,但没太注意。看下时间,抬头过程居然抬了一个多小时。请问老师:昏沉了,一点点抬头后是继续觉知念头,还是往那个专注里面使劲?我是想继续回到思维本体的。可是路忘了该怎样走了,请老师指教,谢谢您!

清凉月老师指导:

  • 首先我们要了解世界上第一个修行的人,没有人告诉他怎么修行,也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他完全是在潜意识状态去保持着一种觉知。然后这种觉知力越来越强,完完全全形成专注,然后就证入了高级状态。所以,修行要像第一个修行的人,在潜意识状态下觉知,这是实证的本质。也就说是在潜意识状态觉知,只要觉知、只要没睡过去这就是实证。觉知睡眠也是这样一种觉知,通过觉知睡眠的过程,觉知睡眠的状态,然后培养整体觉知。
  • 要知道实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是潜意识,第二是觉知。觉知的目的是什么?觉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注的。这个专注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有专注的观念,它最后会自动形成专注的。也就是潜意识觉知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专注的,不能顾意去专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保持一种潜意识状态,这是最关键的。觉知是决定了潜意识的发展方向,潜意识的发展方向无非是两种。也就是我们的觉知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你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潜意识觉知是住于思维本体的,也就是住于思维本体的时候是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第二种情况,你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你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然后对这种事物逐渐形成了专注,那个专注的对象,也就是你所觉知的对象才把你引导到你发展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欲界定、禅定等等。所以要牢牢抓住实证的基本原理。

我:老师是我让继续培养潜意识觉知,那我就什么都不管了,继续觉知。任它自由发展行吗?

清凉月老师指导:

  • 你说任由它自由发展。的确是这样的,修行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目的修行,另一种就是有目的的修行。无目的的修行就是在潜意识状态保持一个自由的觉知,任由它自然发展,潜意识会自动发展的,它会自动去寻找喜欢的手或者干脆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但是只要你保持着觉知,潜意识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另一种就是有目的修行,你先确定了一个实证目标,比如说欲界定或禅定。确定目标之后,你在选择特定的观察对象。也就是能够把你引导到欲界定或禅定那种观察对象去观察,也就设置了特定的观察对象去观察,朝着特定目标去努力,这叫有目的的修行。对于初学的学员来说,很多人往往是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向特定的目的地发展。对于一个老修行人来说,你的修行往往是无目的修行。也就是任由潜意识自由的发展。所以你理解的任由潜意识自由发展非常对。
  • 实证的本质其实就是练这个潜意识的,你要保持潜意识状态的稳定性。就是练这个东西的。就是说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决定着潜意识的发展方向的。我们对观察对象的研究和分类,其实是为了解决准确性问题。也就是你要准确到达某一个目的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才研究观察对象。因此你可以看得出,在修行中,观察对象是次要的,潜意识才是根本的。所以要抓住实证的本质,抓住根本,然后去实证。
  •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发展史,根据它的发展史,你想一想世界上第一个修行人他都是怎么做的,按照原理好好想一想,然后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要向世界上第一个修行人学习,只要你把世界上第一个修行人分析透彻了,然后你就知道该怎么修行了。

老师的话醍醐灌顶,原来修行也是顺其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所以,保持潜意识状态,潜意识专注就在不知不觉中自动形成,原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像观心,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觉知,潜意识就会引我找到我想去的方向。

感恩老师!

Dream It Possible(六)

折腾了一周,总算找回些状态。谈谈感受:

上坐直接观心,总是避免不了要作意,培养自己专注地观,警觉周围的一切念头。就算有走神我都会很期待,放松下来,这些粗大的念头和一些期待才会真正看得见,但这需要一个稳定的过程。而静和睡眠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其实我发现不只一次了,静这个念头很特别,你发现它的时候,它总是走出几步远,而且这种相续性会让你有一种很细腻很特别的感受,当然,无论什么感受玩够了觉知就好。 观打瞌睡,觉知点头抬头的过程中可能有光出现过,没太注意。从睡眠中出来以后一直很清明,头脑很清醒。观心变得很轻松。念头也很活跃,也很容易被发现。这里一直有个疑问,念头好像很多种呢?有粗大的、强烈的,也有微弱的、细小的,有明显的、隐藏的,也有出现就消失,看不清没成形的。总之,随着心的细腻、敏感和专注,这些念头就不需要作意了,念头出现就会被发现,看到就没了;也不存在放与不放,当你觉知它的时候,其实已经在看下一个念头了。这和思维本体还不一样,思维本体的念头都是均等的、没有分别。

观到后来,又等待念头,念头间有了距离,一会有念头一会又没有。这个寻伺的时间太长了,也可能是我刚找回状态有点喜悦,下坐。

这期间也有腿疼、腰疼出现。群里时常有询问也有解答这类问题的师兄,我的感受就是讨论原理,谁都会,可真正能结合实证有切身体会的,而且能轻松把疼痛观没的,未必人人。其实很正常,正常人都会忍受和对抗,就像看见光和境界的人很难抵御它的吸引和诱惑一样。虽然我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疼痛的相续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用柔软心来观它。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疼痛袭来时,你尽管觉知它,但还会不自觉地去体验。但往往因觉知其他念头,你没有功夫理会这种疼痛。也就是这样,不断地觉知,不断地被吸引,再不断地观念头,似观非观着疼痛。你在意它,它就一直存在,有意无意地被牵着走。你不把它当回事,和其他念头一样平常心去对待,似观非观的过程它就会消失。而经过多次实证和熟练后,再应对这种疼痛时你才能说得轻松、观得自在。

昨天下午一直在和师兄探讨觉知的问题。套用老师的话来说,观心是培养觉知,培养潜意识的过程。师兄说觉知就是知道,明白。师兄说得很对,但很多人往往明理不得要领。简单总结一下以自省。比如他说“怕念头再展开、发展”,怕,本身就是在暗示自己念头不好,或有责备心理,导致念头少、等待、觉知的也只是粗大的念头等等。其实我个人体会,有时看到了,但念头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看到了,念头已经走出很远;看到了,但叠加着其他念头,或有其他念头正在来袭;看到了,本能的瞅一眼念头;看到了,已经跟着走出很远;看到了,结果是疼痛难忍的相续性念头;看到了,身体已经弯下去了等等。这时候,怎么办?我的体会就是: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任何外力,没有观的任何痕迹,不用放下,不用思维……师兄说放空就行了。空也是念,到一定状态时也会被看到和觉知到,空就没了。以前有个误区,以为发现念头,念头就消失了。“消失”往往也成了断念。其实,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必理会,任其怎样,仅仅知道、明白就好。

今天是国庆节,时间过得好快。日月更迭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仅以此文,鼓励自己,也祝老师和师兄们节日快乐!

Dream It Possible(七)(附清凉月老师指导)

昨晚休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早上打坐时觉得瞬间能进入状态,上坐后直接观心,包括使用普遍性留意观心都好像自动的。觉知外面的一切声响,身体上的一切觉受,还有思维上的,仅仅觉知那些最表面、最直接的特征,觉知它们就消失了,念头观得很忙碌。这期间是似睡非睡,但马上就能发现,没有点头,所以感觉睡眠没有走出几步远。似睡非睡状态循环了三四次,总是没走几步就觉知,所以一直处于清明状态。随着专注,一切念头都看得很清楚,因为每出一个就觉知,觉知就消失;又好像根本看不清楚,因为念头的样子还没来得及看,就自动消失了,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念头出现并消失的这种趋势,这种觉受很密集。专注于这种密集的观心,期间有腿疼、腰疼的觉受,但似观非观,一会就观没了。然后隔一段时间这种疼痛好像再循环。后来一次是跟着疼痛走了,下坐。想请教老师,早上刚睡醒的状态马上普遍性留意观心行不行?腿疼后是不是该把它观没,然后再持续专注下去?请老师指教。

清凉月老师指导:

  • 我们的观心分为选择性注意观心和普遍性留意观心。至于用哪种思维功能观心,我们也要掌握这两种功能和主体状态之间的演变关系。
  • 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功能,它们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是有主次之分的。而且这个主次之分它们是不断演变的。根据在不同的思维状态,它们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我们平时的思维状态有繁忙、幽闲、平静、瞌睡以及睡眠。在这不同的状态中,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 在清醒的状态,选择性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选择性注意发挥主导作用,而普遍性留意发挥次要作用。当我们进入静中的时候,普遍性留意开始逐渐发挥主导作用,选择性注意慢慢的退于次要位置了。当我们进一步昏沉中,普遍性留意就完全占据主导位置,选择性注意发挥很次要的作用。在我们将要睡着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愿意想,在这种情况下,普遍性留意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作用,那么选择性思维这时候基本不发挥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观心的。
  • 当我们确定使用哪种思维功能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思维状态,让那种功能发挥主导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实证,才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自然的修行、自然的实证。具体来说,当我们用普遍性留意观心的时候,必须先调整到让普遍性留意发挥主导作用。
  • 刚睡醒的时候,的确是普遍性留意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这时候选择性思维也开始作用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证,你想自动的、完全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你要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睡觉之前,在那种状态用普遍性留意观心,这样能够自然实证,能够顺利实证。但在刚睡醒的时候,如果你把握得好,比如说你能够让自己在掌握了一定催眠的那种功夫,然后能够让自己继续安住于那种将要睡着但仍没睡着的那种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普遍性留意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时候仍然是可以用普遍性留意进行观心的。
  • 关于腿疼,腿疼是一种结果,它和生气、烦躁、喜欢等等这些情绪是一样的,都是相续性思维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因此对于腿疼,只要观心观得好,把相续性思维斩断了,腿疼自然就消失了。

有了老师的指引,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下一步我要及时改变策略、调整作息时间和思维状态。的确,几次突破都是在夜里,早上状态虽好,但不好把握方法。遵循规律,自然实证。潜意识平台稳定,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普遍性留意观心。感恩老师~

Dream It Possible(八)(附清凉月老师指导)

最近一直在练习打瞌睡,出现几种情况,整理如下:

第一种,办公室里坐在椅子上观心。单位邻道,与市场较近,楼内、楼外都很吵。我的方法是把吵杂声统统当作念头来觉知(普遍性留意观心)。具体是:静到来后,一会就能听到自己睡着时的鼻息声,听得很清楚,身体睡着,但思维醒着。然后觉知睡眠,也觉知念头。靠在椅子里,头一会歪向右侧,一点点回正,保持觉知。发现坐着也可以观瞌睡,一个多小时后下坐,精神状态很好。

在吵杂的环境里,外界声响形成一定干扰,用普遍性留意的方法来调整和处理是否可行?闹市里该怎样实证?请老师指教。

老师:你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实证。不同的环境,我们都是保持一定觉知力的,我们的清醒就是要使用觉知性清醒的,因此任何环境下,都是可以用来实证的。具体来说,在吵杂的环境,在这种环境怎么实证?这种环境虽然选择性思维非常活跃,这时候它容易展开逻辑思维,所以这个功能不能用,也就是说选择性注意这种观察能力不能用。那么我们就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了,怎么使用普遍性留意?就是要把自己调整到普遍性留意无意发挥作用的那个状态。举例来说,对一般人来说,我们要调整到睡眠之前的那个非常困倦打瞌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普遍性留意无意发挥作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功能进行实证了。

第二种,夜里坐上直接观心,不管是否观得住,也不管有没有走神或走出多远,什么都不管,就是不断地觉知,不断地观心(我一直有直接观心的习惯)。然后觉知到静,这期间感觉一直在保持觉知,所以睡意刚刚出现就被觉知、睡眠消失。稍有松懈,又会反复出现,觉知后又消失。中间休息一会后打坐又是这样,睡意全无,越来越精神。一直到天亮,睡眠也没有展开,期间一直在观心,心一直是很活泼的。白天精神状态也很好。

请教老师:我一直纠结没有了睡眠作平台,持续观心能否形成潜意识专注?

老师: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指的是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实证。我们很多思维状态,不同的思维状态,我们的觉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不同的状态,我们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觉知能力去实证。举例来说,在高度清醒的状态,选择性注意非常活跃,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使用选择性注意这个功能实证。使用选择性注意这个思维功能去实证,我们就必须按照它的基本原理去进行实证,选择性注意这个功能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形成专注,所以这时候我们要配置感兴趣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给它配置合适的观察对象,它就很快就能够形成专注的。选择性注意这个功能,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引导你轻轻松松的快速入定,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功能的使用。

纠结、反思:

其实我是想知道破除睡眠后如何住于思维本体?

个人理解,前面观心观得住,才会觉知每一个念头,包括困倦,没有让睡意完全形成和展开,几个循环下来导致睡眠全无,高度清醒。如果把这种状态理解成破除睡眠,那么潜意识状态这个时候是渐渐稳定的,心很活泼,念头也观得住,只要持续下去,更加稳定并形成潜意识专注,就会朝着思维本体发展的。

第三种,白天打坐,不是很困,但似乎掌握了方法,瞬间就能觉知到静,然后是鼻息声,睡意来了继续观;但不是特别困,一会好像就醒了。然后再和睡眠相应,感觉身体很放松,很快入静了,这期间一直保持着觉知。又醒了,但好像相应的很熟练,始终没有明显的点头,这样经过几次循环越来越清醒。

想问老师,这种睡眠很浅,但能清楚地听到睡着的鼻息声、也觉知念头。这种相应是不是“催眠”?这种方法(放松、入静、觉知)用来实证有效吗?

老师:你说的第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调整思维状态。我们有很多思维状态,不同的思维状态,我们的觉知能力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的观察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思维状态,去完成实证。催眠也是调整思维状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需要深入去掌握的。当然也有很多调整思维状态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的。

我们还要学会一点,在不同的思维状态下都能够做到实证。也就是说在实证的时候,我们首先分析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思维状态,这种思维状态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这种思维状态的特点进行实证。在思维状态使用方面,我们一般用两种实证方法。一种方法就是按照思维状态当时的情况,去自动进行实证;另一种方法就是主动地调整思维状态,然后主动地使用不同的思维状态进行实证。

第四种,身体有点疲惫,打坐。设置不感兴趣的所缘“观呼吸”,一会就觉知自己走神、觉知到静和睡意一点点到来。自以为保持着觉知,可是点头时身体已经弯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怎么弯的。一点点、专注地抬头,稍一松懈,身体又弯了、又点头,一点点、慢慢地抬。我始终保持着觉知,可能是身体太疲倦了,点头抬头的过程循环了七八次,当然后来几次我是特意去相应,让身体睡够,也不断地熟悉这个点头、弯腰的过程,还有不断清醒的界面。直到越来越清明,感觉潜意识警觉心形成,观心观得住,直到念头一会多,一会少,有距离时下坐。

请教老师,这样不断反复瞌睡的过程,是不是有助于潜意识平台的稳定、形成潜意识专注?

老师:你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觉知睡眠。觉知睡眠其实就是在练潜意识觉知能力的,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我们的实证,我们的修行,其实就是练潜意识觉知能力的,从而形成潜意识专注的。这是实证的本质。但是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潜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在潜意识状态下觉知。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潜意识现象进行觉知,我们觉知呼吸就是这样的,当然觉知睡眠也是这样的。因为睡眠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所以我们选择潜意识现象,选择呼吸、选择走路等等,这些潜意识现象进行觉知,这种觉知有利于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有利于最终形成潜意识觉知。

感恩老师!

一直以来,有些问题心里模糊,有些问题心里有数,有些问题需要强化,有些问题仍存疑惑。当然,最主要的是需要我不断地去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去熟练和掌握。

实证,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状态中,调整思维状态、形成潜意识觉知,不离根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ream It Possible(九)

平凡世界的不经意之处总会隐藏着通往另一个境界的无形之门,而开启和证入那扇门的钥匙,其实一直在我们心中。只要细心观察、清醒觉知,回家的路就不再陌生。总结一些尚不成熟的经验:

一、觉知睡眠→思维本体

要证入那个地方,我先做了一些计划和调整。调整作息时间,晚上实证、白天打瞌睡,工作实证两不误。展开训练,即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状态下打瞌睡。记得老师文中说到,“在身体觉受完全消失以后才是真正的观心。”从实证到现在,我好像从没考虑过身体,至于实证中身体是消失还是模糊,我真的没留意过。至于是静是动,或是光、光团、境界、暖受、清凉、身空、欲界定等等,一直以来但凡经历过的都是忽略不计,我只知道我要去哪,我该干什么干什么。所以,突围战。短时间内快速把自己催眠→瞌睡→觉知→清明→寻伺→专注,一切以熟练为基础,向时间要效率,把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抢占优势,待身体还没作出太大反应的时候,已突破。

相反,就是非常有耐心地觉知睡眠。她困倦,我陪她困倦;她点头,我陪她点头;她循环,我让她循环,她耍赖,那我也耍赖。总之,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觉知,清明会渐渐升起,高度清醒后会自动破除睡眠。有了时间做保证,潜意识觉知就会形成,平台也渐渐稳定,顺其自然地持续专注下去,即突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我喜欢的普遍性留意观心。在很特别的情况下,它会自动发挥它的优势。很可惜,目前还没有实证成功。但我期待、也很看好它的优势,静待花开。

二、破除睡眠→住于思维本体。

老师说“观睡眠可以破睡眠,破睡眠就是破当前思维状态的特征,证入高级状态。”

实证方法中,独爱这一款。我喜欢观心,其他的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习惯使然,观心成为习惯的时候,你才能观心观得很好,哪怕睡意到来,你一切都观得住,然后才会致力于那个界面。当你觉知它,它马上消失。随着循环,界面越来越清晰,观得住,睡眠全无。这时候,说“睡眠其实是种病”你才会说得轻松。所以,观心是前提,我习惯于上坐直接观心,不管观住观不住,不计较念头走多远,就是不断地觉知,不断地观心。天天如此,日日训练,自成习惯。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且稳定,一切念头都观得住,这时候,不断地观心,持续地专注,就会去寻伺,破警觉心,住于思维本体。所以,想到达那个地方,就要把观心进行到底。

观心日记从《观心记》到《Dream》,计划九部,每部九篇,九九八十一难,我的修行才刚刚开始。下一部,冒昧以师兄之名讳命名,感恩师兄的医者仁心!

休整十天,等待功夫退转为零,急转直下后从零开始,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