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什麼是念頭

2025年5月23日

什麼是念頭

清凉月

关于念头和思维的区别。在思维根本状态是没有执着心力的,对思维衍生状态的一切情况都是清清楚楚,但这个时候就发不起作用,当执着心形成之后,那么这些作用就发生了真实的作用,真正的作用就是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念头。

所以,什么是念头?念头就是思维根本状态思维和执着心相结合,然后发生真实作用,这叫念头。

这个将来大家从如来藏出来之后,你会一下子体验到这些念头就像看池塘里面那个鱼,尤其是天要下雨的时候,那个鱼是不停的向上蹦啊、向上蹦,这个念头就是这样的,就是快速的跳出来,非常明显的一跳一个、跳一个,就是这样的,跳出来了。在思维根本状态这些都是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念头的跳出这种情况。这就是对念头的体验,将来你会明显的体验到这一点,就是一个一个蹦出来的。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向禅定中走、向禅定中证的时候,在高级禅定中我们为了排除念头会使用一些观念,比如说“空、无想、无我”等等这些观法、这样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如来藏状态一个都没有,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这些观念仅仅只有在禅定中才会使用到,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我们有时候非常佩服经典,比如经典说有一句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也就是这些刚才说的观念,都是一个抽象化的,而不属于一种相,如来藏状态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一点也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所以这个经典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去表面看的时候,你觉的这句话很简单,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非常的深刻,所以这个为什么咱们说你必须去实证,要不然这一点你根本体会不出来,你觉得是禅定中有这种“无我、空、无想”等等这些观念,那么如来藏也应该知道这些东西、有这些东西,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如来藏状态有的就是对思维衍生状态一些事相的了解,“能善分别诸法相”,这就是对念头的认识。

再一个是在思维衍生状态那些成对成对出现的念头,这些成对成对出现的念头这个在如来藏状态也没有,而如来藏状态能够了解的,刚才咱们说的成对成对的念头,如来藏状态干脆对这个根本就不了解,“能善分别诸法相”,但是如来藏状态并不知道、不了解有这种成对成对的念头,这个将来你去体会,但如来藏状态知道那些和具体的事,和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像这些事情,也就是具体的事情,人、事、物发生的这些场景,这些清清楚楚,这些明白,所以就“能善分别诸法相”,一定要牢记这句话,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从这点可以看出,经典是非常不得了的,也就是你在实证中,你将会产生一种信心就是什么?你非常佩服这个经典,这个经典你怎样证,你从来都不会发现它有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都没有,这一点非常奇怪的,不像世间的学问,心理学、哲学这些等等、等等,你问题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经典不是这样的,你越证你越发现它不得了,一句话它后面可能包含很多很多的意思,这句话必须这样去表达,一个字都不能错,稍稍错一点,意思都不一样。就像咱们上次说的那个“无名”,这个“无名”你也是没法用别的词去形容表述,在这里“能善诸别诸法相”也是同样的,你只能这样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你没办法再用别的语言去表述,再用别的语言去表述就是没办法准确的区分这种情况。按我们常规的理解,应该是在如来藏状态应该是对思维衍生状态这些观念啊,一对一对念头等等这些统统都是非常了解才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他就是对一种相、事相、境界都了解,但是那些抽象化的东西,就不了解,所以我们说是“无我”,但在思维衍生状态,“无我”这个东西是一种高级思维状态中在禅定中的时候,你是通过“观”,一种“观法”排除我见之后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但是在思维根本状态、在如来藏状态根本就没有这种“我”的观念,没有这种我与他这种对立观念,所以咱们说的“无我”,它不是通过那种观,你观无我,那是因为你还有我,所以你才观无我,这个不叫真正的“无我”。但是在很多地方,他们在向学员去谈的时候就是说用“观无我”,然后怎么、怎么样,证入哪种状态,这个是根本错误的,这仅仅属于一种高级的禅定,在如来藏状态根本就没这回事的,根本不需要这样去观的,你通过观无我说明你还是有我,有我你才观无我的。

这个地方就是了解一下念头,对这个情况现在怎样说你可能还是不明白,这个将来必须去证,证到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念头这个东西和思维,真实的思维,它们的分别、它们的分歧大得很,非常的明显,根本不需要去怎样去现在用语言这样去鉴别。语言的东西鉴别的时候本身就处于念头中,在如来藏状态就是说你了解这种情况,也了解思维衍生状态的一切境界,那时候你想产生一个观念“想与人、对人说”,但事实上你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去这样表达、去说。你这样去说的时候,你马上发现你说不了,为什么说不了?因为没有这种能与所、没有这种对立的观念,所以你会发现一点就是,自己想去表达、想去对人说,根本说不了,所有这时候有一个考虑就是怎么样?你必须去脱离这种状态,然后才能去表述、去对人说,也就是有这种能所,然后才可以说的,你这样去考虑的时候,你必须出离如来藏状态,升起执着心,然后产生一对念头,然后这时候你才可以对别人说。也就是说,在如来藏状态同样有一种境界很清楚,就是也知道我们平时有这种交流、能与人交流,但是如来藏状态根本交流不了,没这种能力,因为没这种能所,所以说,当你能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就一定脱离如来藏、不在如来藏的。

所以,过去有人说一句话就是“张口即错”,张口即错说的是什么?就是你想和别人交流,必须脱离这种状态,然后你才有这种能力,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能说出“张口即错”这句话的,那说明是证到一定程度的,要不然是不可能去体验这种场景,这种场景也不是我们平时人没证到的时候你是当作口头禅去“张口即错”等等、等等,那都是用在现在这种状态你在想象,不是靠证的,许多的东西是必须靠证的才行,要不然你想象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个实证当你没有证到的时候,往往都是一种摸索的,摸索进行的,它和实际错的很远。这是对念头,念头的转变,念头的演变,咱们了解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