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相續性

思維的相續性

清凉月

今天咱们开始谈思维的相续性,也就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也就是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它的思维功能。当前我们思维状态最大的特征,就是思维呈现为“相续性”,也就是“意”这种特征,意就是思维的相续性。

思维相续性的主要表现就是,思维之间没有空白、连续性的,有时候你觉得空白,比如说你在定中,你刚开始观心的时候,你观着观着感到没有念头了,这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因为你住于一种观念,住于观心这个观念,住于观心这个警觉心,所以你觉得没有念头了,但其实是这种观念在处于一个相续性的状态。所以在实证中我们了解了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具有相续性这种特征之后,在实证中我们该怎样应用,就是在实证中,一旦你发现现在没有念头了,那么你应该反过来马上明白这一定是住于某一个观念了,因为它不可能没有念头,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思维就是呈现相续性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要不然的话,在你发现不了念头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地方无念了,也会好像表现出一种和那个如来藏状态一样“无念”状态,这个倒不是这样的,只要你还处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那么它就绝不可能斩断思维的相续性;反过来,一旦你斩断思维的相续性,那么你将脱离现在的这种思维状态,脱离这个物质世界。也就是说,对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了解、它的相续性特征的认识,这在我们实证中有很大的实证意义。

下面咱们看,这种相续状态它的形成和强化。

先谈它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咱们简单看一下就可以。在思维根本状态,受这种希望体验这种心理作用,然后通过相应这种方法,升起执着心,执着心形成之后,然后开始产生念头,念头出现一个演变的过程,先是一对一对念头,然后出现和具体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念头,也就是念头开始出现演变;另一方面,思维功能也出现演变,执着心力的功能它也出现演变,就是执着心力先是产生念头这种功能,很快它又产生了一个选择性思维这种功能,这就是执着心力功能上的演变。两种演变结合在一起,然后我们就选择一个具体的念头展开相续性思维,于是就进入现在这种状态了。

了解相续性思维它的演变、它的形成,在实证中我们该怎样运用?

那么,首先从它的形成基础执着心这个方面去应用,那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把执着心减轻到最低,也就是执着心降到最弱,那么思维的相续性将无法展开,这是从执着心这个思维衍生状态形成的基础这个方面谈。

第二,就是从念头的演变谈,在刚开始念头是住于一种一对一对对立分别的念头,这时候念头的心力比较弱,这样提示我们一点,我们也可以在念头上下功夫斩断相续性思维,只要我们把念头、把它的心力降到最低,那么这时候就不可能再展开相续性思维。

第三,我们也可以在执着心力的功能上去实证。比如说,我们把执着心力的它的功能降低到只产生念头这种功能,而不产生那个选择性思维这种功能,因为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才展开运作的,所以我们把选择性思维这个功能排除了,把执着心功能降到最低,那么相续性思维也无法展开,就能跳出现在这种思维状态。

这就告诉我们,对于现在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它的破坏、它的排除,我们可以从上面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为什么能从三个方面去进行操作进行实证?那是因为它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返回去,返回去之后,按照演变过程去操作就可以解决相续性思维。我们对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相续性思维的解决,就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的,我们平时用了很多的实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从这些方面去入手的。这就是我们了解它演变之后,就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方法究竟基于什么样的原理,这一点是比较关键的。

相续性思维的产生,前面那是一个整个产生的过程,就是建立在选择性专注的基础上,就是选择性思维它形成之后,选择一个观念,这样思维就展开运作,这是其中它的一个基础。这就是选择性思维、选择性专注它产生的一个未知的领域,也就是说在高级禅定中的时候,那么你是处于一种普遍性专注状态,对一切境界都清清楚楚的,所以没有那些不明确的领域,但是在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你只能了解局部。因为它的作用对象是作用于局部的,所以对很多东西不了解,不了解这时候怎么办?因为你又没办法重新回归那种高级状态,就只能够依靠推理、判断。所以推理、判断这种思维功能是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它建立的基础是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思维一旦破除就不需要这样一个推理、判断的过程。

这里我们就需要对这个推理、判断,就是现在这个逻辑思维作出一些认识,我们现在这种逻辑思维因为是建立在对未知领域的一个推测的基础上,所以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以前用过一个词就是“发散性思维”,就是对这个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列出了好几种可能性,然后开始一个一个选择这个可能性,预测这个可能性,这是我们这种思维特有的。你想一个一个这样去试验,去推测可能性,慢慢的你选择了其中一个。这个在最后一章谈“思维的方式”就谈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它的这种逻辑推理、推理判断,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事情有几种选择性?应该怎样选择,怎样推理、判断。所以这是一种很特别的逻辑思维,是一种推理过程。

这样的推理在高级思维状态,在禅定中和如来藏状态都没有。不存在几种可能性,可能性列出来,然后进行选择,但并不等于是禅定中没有这种推理,但禅定中的推理它是一种准确性的,完全是用极其准确的一种推理过程,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你比如说在禅定中的时候,你看到念头升起,这时候你会升起一个观念“不要让念头升起,怎样让它消灭,就是排除这个念头”,然后很快你就会找出解决办法,这种解决办法过程不需要经过推理分析,你这样动念的时候,一下子就出来,你比如说,当你心中产生一个“观无我”这样的观念,因为你产生的这种观念、采用的这种措施,它又准确无误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就没有那种可能性,不是几种可能性这样去选择的,这个是和我们这种状态不一样的。

当我们说排除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它的推理、判断这种选择性思维的时候,我们后面加一个词,就是排除这种推理、判断这种选择性思维,我们并不是说排除推理判断,判断是错误的,但它前面那个推理的过程,也就是思想的运作,这个在禅定中照样有,如来藏的状态也照样有,但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这一个,没有这种对几种可能性的选择,不需要这样去进行,而是自然流露和准确无误的,掌握它的这些特征。

我们在禅定中有时不由自主的向高级禅定中去证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比如“非想和非非想”,证入“非想”观念的时候,念头也不起,但过一段时间住不下去了,无法再继续住了,念头又出来了,这时候你会自然说“非想不行,那就非非想”,会自然产生这个观念。也就是说这里照样也是一个推理过程,但它是准确无误的。在思维根本状态(如来藏状态)也是这样的,我们在如来藏状态希望了解思维衍生状态的情况,这时我们怎样了解?你同样会产生一种观念要“相应”,会自然产生相应的观念;相应的时候,你去和那个执着心力弱的观念去相应的时候,相应也无法出来,然后这时候你自然会调整,准确无误地去调整,不再出现这种想“该怎么样,那个措施是不是能够成功,它会有怎样变化”等等,没有这个推理过程,而全部是现实的,也就是当下进行的,没有那个脱离当下,然后进行一个这样的完全思维层面的那种发散思维的选择、判断,没有这个过程。

这个就是要了解一点,并且有一个认识,了解这一个就知道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都是建立的基础就是一个对未知领域的这样的猜测,这是现在这种相续性思维它的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假如不需要对这些进行了解的时候,也就是没有对这种未知领域的认识的时候,思维将无法展开。这就是说我们要了解这个基础,了解基础之后就知道怎么破这个相续性思维。比如:禅宗里面有时候用的一些教学手段,禅宗教学手段有的是为了与思维根本状态(如来藏状态)去相应的,直接点明如来藏状态,这怎么样,那怎么样等等;有时候是为了破的,破现在这种相续性的,例如,“和尚是男的,尼姑是女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当下你心里是怎么样?因为你本来知道这是的的确确是这样的,所以你不可能展开相续思维,也就是说你听到这句话之后,你无法展开相续性思维,因为什么?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未知的东西、没有未知领域、没有更多的信息推测,所以就是“和尚是男的,尼姑是女的!”这句话它就是为了破你的相续性思维,它怎样破的?就是通过破相续性思维产生的基础,它产生的基础就是选择性专注先产生未知领域,然后再产生相续性思维,它让你不产生这个未知,不去引发你对未知的这种追求,那自然就不可能产生那种相续性的观念了。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相续性思维产生的基础,了解产生基础之后,你就知道该怎样应用,因为什么?把基础破坏了,相续性思维就没法再形成。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相续性思维它的产生的过程和产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