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的對應原理
清凉月
了解这一点,由于它们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从对立双方,随便哪一方进行调整都可以,都能得到对立的一方,对应的另一方,比如说心物一体,我们从思维方面调整也行,从物质方面调整还行,无论从哪一方调整,都能同步的使对方达到相对应的层次,相对应的水平,所以我们要了解,就是在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它具有哪些对应关系,了解这些对应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应关系进行实证。
1.物质和思维的对应
就是心物一体,然后物质和思维是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指思维的状态。
2.物质和功能的对应
任何物质都有一定功能,物质的不同的状态,相对应它不同的功能,比如说:水,水是这种状态,液体的状态,它对应具有水的功能;当它变成冰之后,冰这种状态有冰的功能;变成水蒸气之后,水蒸气蒸发它具有水蒸气的功能;也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功能。
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物质是真实的,那就是根本能量,它有不同的状态,它的不同的状态对应不同的功能,我们想使用它的不同的状态,我们就可以通过它的功能,寻找到它那种状态。
比如说观呼吸就是这样,呼吸是物质的功能,当然是微观物质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状态,因为呼吸的不同状态和微观物质不同状态对应,比如说气机状态,光的状态等等,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让呼吸达到一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呼吸这种功能达到某种状态,然后就找到与它对应的物质,比如说:气机和光,所以我们要了解,观呼吸从物质的角度讲,它是通过调整它的功能,然后找到物质状态本身,观呼吸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不同的程度,这是由呼吸的特征所决定的。
呼吸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是,呼吸是潜意识的表现形式;
第二就是,呼吸有一个天然的断裂处;
第三是,呼吸是物质的一种功能,
这三大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证入不同的状态,比如说我们通过体验呼吸这种潜意识现象,能够获得潜意识专注,也就是说我们对潜意识的掌控能力,达到一定的层次,如果我们观察呼吸的断裂处,我们将由此而证入禅定;那么,如果我们把呼吸当做一种功能,通过观察它、体验它,那么我们将逐渐证入相对应的物质的层次,也就是说呼吸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的特征,证入不同的状态,这就看我们自己的取向与实证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决定你该怎样去观呼吸。
那么,任何观察对象都是这样的,都有不同的特征,你想达到某种状态,你必须通过它的那个特征去证入它的那种状态,物质的特征、物质的功能和物质本身,他们都是一一对应的,绝对的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我们必须了解这种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实证。当它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也就是说你想达到哪种目的,然后你随便拿一个物质,拿一片树叶,然后就可以通过它的某些特征证入对应的状态。要不然的话,你不了解原理,那么你将是拿一片树叶晕晕乎乎的,不知道都证到哪种状态了,也就是你没有那种把握性,有时候到了鬼道自己也没有决定性。
3.观察能力和观察对象的对应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思维功能,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以及禅定中的潜意识专注等等这些思维功能,这些思维功能都是和不同的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对应的,这个咱们昨天也谈过了,像“普遍性留意”它是作用于物质观察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选择性注意”是作用于观察对象的更深层次的特征,我们要使用物质的某些特征去证入某种状态的时候,那么我们必须使用与它相对应的那种功能;
比如说:我们想通过像昨天咱们谈的,你想通过声音这种观察对象它的特点证入思维本体、证入如来藏,那你就必须使用和声音这个最基本的特征对应的那个思维功能,就是“普遍性留意”这种思维功能,然后就查找到了,它的声音的最基本的特征,并安住于思维本体,然后证入了如来藏状态。
认识物质(观察对象)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
因为佛教的核心任务就是“回归如来藏”,证入如来藏状态,认识物质(认识观察对象)它的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正是为了使我们住于“思维本体”,我们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最基本、最直观的特征,这样才能够自由的脱离当前这种物质状态,住于思维本体。
那么,怎样才能够找到这种最直观、最基本的特征?
这就必须按照对应的原理,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思维功能,然后才能够发现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比如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就必须使用与它对应的思维功能才可以。
如果你始终用的是“选择性注意”,那么你看山就是山, 看水就是水,你将不可能证入与它对应的那种状态,这个我们也要了解一下,了解我们这种思维状态,这种物质状态,他们对应的关系,通过这种对应关系,然后自由的进行实证。
实证一定是非常活泼、非常自由的,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在实证中是很茫然,拿到某种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那种主动性,丧失了主动性,那你就很难实证,因为佛教是一门科学,科学都是很活泼的,不活泼它就不叫科学,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