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相應是一種習慣

心的相應是一種習慣

清涼月

我們平時說的入靜,有的人是通過打坐入靜的,有的人是躺著入靜的。坐和躺著兩種姿勢,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躺著更容易。

因為入靜的前提一定是“松”,松什麼?松身體,松意念。通過松身體,身體的放鬆來改變身體這種物質的狀態。身體物質狀態改變之後,心自然就達到了一個靜的境界。躺著的時候,就直接解決這個問題。躺著的時候就更容易入靜。

同時,你在睡眠醒來之後,心比較清爽,在醒來之後馬上就開始這樣觀,更容易入靜。所以,一個真正精進的人他不是為了睡眠而睡眠的,睡眠醒來之後,不會昏沉繼續睡,而是醒來之後馬上就觀,馬上再練,每天晚上都在用功,不存在說到了晚上我一定要睡的。晚上就在用功,但這種用功不是非常作意的,也不是很累的,大道自然。

這個時候,也就是醒來之後馬上再觀,上面感到身體的清爽,那就是達到一種靜,靜的高級境界。得到靜的境界之後,同樣感到身體很美好,清爽,輕鬆,感到頭腦的清醒。

能夠達到這種高度的靜的境界也是很不錯的,很不簡單的。這個至少在養生上是有好處的。比如你得了頭蒙、眼昏沉、眼澀疼、耳朵響、口腔潰瘍上火等等症狀,只要能經常住於這種境界,這種靜的高級境界,那麼這些病統統不需要吃藥,自已就會好的。所以能夠達到這種境界,有這樣的體驗,也是很不錯的,很不簡單的。以後就可以讓自己經常進入這種高級的境界,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心其實只是一種習慣。所謂的實證也無非是一種心的習性、習慣。你能夠有那種感覺,經常住於那種覺受,那麼以後在實證過程中你自然會向那個覺受靠近。你經常向那種覺受靠近,就很容易達到那種境界。這與睡眠一樣的,有的人習慣於睡眠,他白天也處於睡眠的昏沉中,稍稍一放鬆就一下子進入睡眠中了。有的人則不同,他習慣於走神,稍稍一放鬆就一下子走神了,正在和別人談話時就走神了,他就沒法控制地走神了。這些完全都是心的習慣。

入靜也是這樣的,入定也是這樣的。經常入定的人稍稍一放鬆,心一下子與定境相應,他就一下子入定了。你覺得入定很難,那是因為你沒有入定的經驗。經常有入定經驗的話,入定是一點都不難的,他瞬間就入定了,與睡眠一樣的。所以,你想要自已的心經常處於一種美好的境界,那你就經常獲得那個經驗,有了那個經驗很快就會達到那個境界。

如來藏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沒有回歸過如來藏,你就不知道如來藏是怎麼回事,你有一次回歸如來藏了,你就知道這個如來藏究竟怎麼樣。以後你就會向這個方向靠近,很快就會進入如來藏。以後你進出如來藏,那都是輕輕鬆松的。所以一定要明白這一點,這就是心的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