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實證的基礎——欲界定

一切實證的基礎——欲界定

清涼月

欲界定是一切實證的基礎,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白。

過去的修行人,包括佛陀在內,在欲界定這方面都有非常深厚的基礎。佛陀在這一世示現成佛前的前幾世,都已證入欲界定的層次。比如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陀作為“忍辱仙人”時,可以割身飼虎等,這些典故都說明一點,就是他能夠證入最基本的欲界定,也就是說有很高的欲界定的基礎。假如沒有欲界定的基礎,割身飼虎是不可能做到的,會非常的疼痛,而有了欲界定基礎,割身飼虎就不會出現任何的疼痛,相反會是一種樂受。所以說“忍辱仙人”事實上代表沒有忍,如果有忍的話就不叫“忍辱仙人”。同時“仙人”這個名詞也告訴我們,他當時所證入的是一種欲界定的境界。

所以,我們一定要瞭解,欲界定對於我們回歸如來藏(開悟)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你想成佛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古代有很多優秀的大師,他們在實證時,也是有了一定的欲界定基礎之後,實證就非常簡單、容易。比如過去很多大師是從道家過來的,從道家過來之後,很快就成為一流的大師了。為什麼?因為道家非常重視欲界定實證,所以從道家過來的修行人,他們欲界定的基礎掌握得非常好,實證就容易突破。

大家之前在其它的禪修場所禪修時,你會感覺到非常艱難,你總是在造作,為什麼?因為沒有欲界定的基礎。有了欲界定基礎之後,以後的修行,它完全是一種樂,它會吸引你朝著那個方向發展。你所感興趣的事情,也是最容易激發你的潛意識的,所以欲界定基礎越好的人,就越想學,越想學越容易進步。所以,有了一定的欲界定基礎以後的修行,它就像我們之前講的加速度一樣,速度會越來越快的。這就像證入禪定一樣,能夠證入禪定四五個小時的人,他可以輕而易舉的證入禪定十幾個小時。能夠證入十幾個小時的人,可以輕而易舉的一坐幾天。因為什麼?這條路非常熟悉,所以,之後實證的時間和效率,以及功夫都是成倍的翻番。所以說,我們大家在欲界定方向一定要努力地去實證,打下堅守的基礎,為以後做好準備。這是從研究方法上來說,我們要重視欲界定。

有些人可能會這樣認為: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回歸如來藏,研究離一切相,何必要學欲界定呢?這個階段就不需要管欲界定了,這個觀念就大錯特錯了。實證就像小孩子學習走路,在某一階段,我們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拉著別人的手,或者扶著小推車才能學會走路,不找到、不掌握這樣的工具去輔助,你想學會走路是非常非常艱難的。所以,我們在第一階段一定要重視欲界定的實證,借助身體這個工具,把欲界定的基礎打牢,也就是有了欲界定的堅守的基礎,之後的修行就非常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