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正確覺知
清涼月
修行實證,實際上功夫是在坐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打基礎?
實證最大的障礙是散亂,也就是選擇性思維的頻率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散亂已經成為習慣,多數情況下是有意識散亂,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無休止地翻看手機,反復操作電視遙控器,無休無止地說著廢話等等,數不勝數。稍微安靜下來的時候,頭腦就像跑火車,一會兒是過去的往事,一會兒是未來的想法,一會兒又是身體的覺受,頭腦裏的念頭像高速公路一樣,車流滾滾,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的實證是在潛意識狀態下,借助觀察對象的相關特徵,向潛意識專注方向發展的,最大的障礙是潛意識散亂。如果散亂的習性得不到根本改變,選擇性思維的頻率降不下來,選擇性思維的功能不能廢失,我們的實證要想突破,只能是癡人說夢了。最有效的辦法是坐下打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對當下正在發生的行為習慣保持“覺知”。
從思維本體的角度,對思維內容、對所緣保持覺知,而不是“我要覺知”。因為後者是有意識運作,“我要覺知”,“我要專注”,這些都是畫蛇添足,不是在實證,而是在訓練意識。
我們只要不斷地暗示自己,無論當下在做什麼,發生什麼,都要保持覺知。情緒來了,知道;廢話多了,知道;無聊了,知道;胡思亂想了,知道;動作快了,知道;欲望來了,知道。知道!知道!僅僅只是覺知!
當你“知道”的頻率越來越高,成為潛意識習慣,散亂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當你“知道”的頻率連成一片,那麼,散亂就自然無立足之地了。
這就是坐下打基礎。它的原理就是降低選擇性思維的頻率,改變潛意識的內容與習慣,把這種習慣帶到坐中去深化潛意識,完成意識與潛意識的整體合一,回歸潛意識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