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觀心

再論觀心

清涼月

觀心,對於學佛者來說實在至關重要,不論悟後之保任,還是路途之精進,都不能不以之為首務。對於開悟者來說觀心自然明明白白,而對於見道前的行者來說,觀心就不那麼容易了,其中尤其對於居士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這裏就結合平時的生活探討一下如何觀心。

修行之首重就在於六根清淨,這是任何宗派都必須做到的。六根中的意根須和前五根結合才能發揮作用,意根就像一個中央處理器,對前五識得來的材料進行加工,比如:意根加眼根、意根加耳根……。

這裏就舉例來說明如何把生活中的四念處落腳於觀心。比如你在生活中被人臭罵了一頓,你很生氣,這時候你就仔細觀察這個生氣的反應。你清楚地知道對方在罵你,你心中升起一種叫做生氣的反應。生氣是怎麼一回事呢?你發現氣血往上湧,臉熱了,頭髮脹了,手不由自主的想揮舞,心裏有一種想去和他對罵的衝動,然後,你再仔細觀察其中一種最明顯的反應,比如你觀臉發熱,你發現臉開始的時候很熱很燙,漸漸地不那麼熱了,你要對這些細微的變化清清楚楚,要用柔軟心很專心地觀這些變化……。

看了上面這些觀法,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四念處的修行。不錯,下一步怎樣落實於觀心呢?你要等各種反應漸漸減輕後,接下來觀想罵你的人在以前的許多世中,曾經是你的父母,他是那樣的疼愛你……。你就這樣持續觀想,漸漸地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當然這是一般居士的觀想,悟後的修行者一般不會這樣觀想。他會這樣觀想:是誰在罵我呢?是他的身體嗎?但身體如幻呀,再說了,身體是諸佛同共啊,因此身體不會罵我呀。那就是心在罵我了,但心分妄心和真心,妄心本空,就像天上的雲彩,因此妄心本無,我怎能去和虛空生氣。再說真心,真心根本沒有生氣這回事。這樣分析,你就失去了生氣的對象。再來看生氣的本體“我”,“我”就更荒唐了。身體不是我,而“我”這種感覺其實不過是心動後產生的一個分別念頭而已,本來就沒有“我”這回事。如果去罵他,那只好用這個妄心去罵他了,但妄心本無呀,那到底是誰在罵他?是真我嗎,真我根本不會生氣,真我是一片大悲心,只會無私的愛他,根本不可能去罵他。這樣看來他罵我,我還只能愛他,如果我和他對罵,豈不和他一樣愚癡嗎?

這還是剛剛開悟者的觀想,對於那些已經觀心成熟,觀無所觀,任運騰騰的人來說,根本不需要這些閑傢俱。他無時無刻不是真心用事,你罵他,他會朝你笑笑,在他看來,你畢竟還會生氣呀,而他卻失去了生氣這個技術,這個手藝,這個技能。你儘管罵他,他只會笑呵呵地看著你生氣,看著你那美麗、美好、美妙的生氣,因為他永遠失去了生氣,所以他還有一點兒羡慕你會生氣,能生氣對他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啊!那種難度絲毫不亞於當初追求開悟時的難度。他已親證無我,知道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你和石頭完全是一回事,看你罵人,其實是在看石頭罵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大菩薩有點傻吧?你可千萬不要學,學是學不來的,只有證到了才能任運自然,這是八地菩薩的境界。正因為他證到妄心也是很難得的,所以此時他往往會失去當初那種救度眾生的心,他會在一刹那間入於無餘依涅槃,因此,此時諸佛必然現身勸其住世救度眾生。

在你的身邊如果有這樣的修行人,你就要注意了,別看他好像傻傻的,什麼也不計較,那可是八地菩薩啊,你竟然有如此大的福報遇到這樣的大修行人,實在不易。順便說點兒題外話,他到了這種程度,只有大悲心用事,心中已經沒有了“感激”這種人我的分別。

再來看一下我們的佛陀,他明明知道被他救的人最終沒有能力感激他,但他還是那樣捨生忘死地去救度眾生,任憑人們罵他、侮辱他,任憑那孕婦腆著大肚子來要他負責。親愛的朋友,你想想,那是怎樣的奇恥大辱啊,然而,我們的佛陀卻沒有拋下我們,還是那樣義無反顧地象母親一樣時時處處無微不至地為我們著想。每每思及於此,總要禁不住流淚。讓我們好好觀心修行,就算作是對我佛的報恩和感激吧,趁我們現在還有這種人我的感激在。

觀心的目的是為了放下妄心,讓真心用事。你會看得出來,只有見道後觀心才有力量,因此要時時精進,早證菩提,根除煩惱,常住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