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警觉心,观心关键,一直有身体觉受能打坐成功吗?
清凉月老师:这是不可能成功的。无论你是证入欲界定、禅定、如L藏,首先第一条就必须解决身体觉受,在观心过程中,如果你能够始终持续的观下去的时候,最终也能够破身体觉受,因为什么?身体觉受属于思维内容,只要我们在体验思维内容,我们就容易住于这个身体觉受。当我们破了这个思维内容之后,就住于思维本体,就没有这种身体觉受了,不再去体验身体这个观察对象。
如果我们在身体觉受没有破除的时候,去观心,我们在观的过程中往往住于静,在静这种状态你观不了,要么就堕于昏沉,要么重新返回散乱,就是静极生动,处于散乱状态,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观烦,以烦作为所缘,进行观心;那么这时候由于在烦的时候,是容易培养专注力的,烦是一种苦受,苦受是最容易让我们形成专注力的,所以在观烦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在观心中获得更快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在观烦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的观,一定要观的住每一个念头,这样就能很快解决烦这种心理状态。
观心分为两步去进行,第一步就是住于有意识的警觉心,你观心是有意识的观的,经历有意识警觉心这个过程;第二步就是进入潜意识的警觉心,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之后,接下来就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修行。也就是我们在观心中的实证,需要做的就是完成有意识警觉心向潜意识警觉心的转化,也就是说我们在观心的时候,你的实证无非就是完成这个转化过程,也就是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之后,以后的发展完全是自动化的,不需要去做任何努力。也就是我们的修行只需要完成有意识警觉心向潜意识警觉心的转化就行。
我们知道有意识思维,是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他是作用于观察对象较明显的这些特征的,也就是在观心中是作用于较明显的念头的,一些微细的念头观不了,所以就会走神;反过来,当我们发现走神的时候,说明我们还处于有意识警觉心状态,没有形成潜意识警觉心。
我们知道潜意识能够普遍的作用于观察对象的一切现象、一切特征的,因此潜意识警觉心能够作用于一切念头,任何念头都无法走神,也就是他能发现一切念头,一切念头都是均等的出现的,能够很显著的发现任何念头,那么微细的念头这时候也会得到放大,和其他明显的念头一样,是同等的心力,能够被我们显著的观察到,观察到之后就没法走神了,所以在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之后就没法走神了。
反过来,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再走神的时候,在观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念头能走神,这时候潜意识警觉心也就形成了,潜意识警觉心形成之后,逐渐逐渐念头就会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具有习惯性,因为我们前面一直在观心,观念头,在等待念头,所以在这里念头消失之后,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要等待念头,念头还没有出,我们就开始寻找念头,这就是寻伺的状态,寻伺是观心这种方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状态;如果你观的是光啊、或者是观外境啊等等,是通过这些方法证入欲界定的,那么你将无法经历寻伺状态。并不是像有的人在谈实证的时候,因为他从来不实证,他总是在瞎猜,所以他认为观光、观外境的时候也要通过寻伺这个状态,这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在证入欲界定的时候,我们群里好多人都能证入欲界定,在证入欲界定的时候,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观外境证入欲界定的时候,出现寻伺这个状态。没有寻伺这种状态,你要了解这一点。
所以修行必须亲自去实证,不实证你就没法去辨别、某些说法他的对与错。
在寻伺这个状态的时候,我们经过寻找以后,发现警觉心也是一个念头,这样反过来就把警觉心破了,破警觉心之后,我们就不再住于任何观念。也就是观心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是住于警觉心这个观念,破警觉心之后我们将不住于任何观念,因为你不住于任何观念,所以其他念头重新活泼起来,刚才你住于某个观念,你是以一念代万念,其他念头无法产生,这时候破了这个观念之后,就不再住于任何观念了,所以念头重新活泼,这时候的念头就会自生自灭;任何念头都会均等的被你发现,任何念头出现的心力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的、均等的,心力一样的。不再像平时一样,你觉得有些念头明显,能观的到,有些念头不明显,观察不到。
那么在住于思维本体的时候,这些念头力量方面都是均等的,没有大与小的区别,任何念头出来你都能立刻明显的发现,当你发现他的时候他瞬间就消失了、他自动就消失了,不存在加入任何观念,不用加入任何观念他就自动消失,那么同时,我们在观心住于思维本体这个时候,念头之间这时候是没有距离的,如果念头之间拉开距离了,那你就证入更为高级的禅定中了。
所以这就是当我们从如L藏状态出来的时候,一对一对的念头出现的时候,这一对一对的念头之间是有距离的,因此在那种状态他是一种禅定的状态,虽然也是住于思维本体,因为我们住于思维本体是分为高、中、低三个状态的,高级状态也是属于一个禅定状态,这种禅定和我们平时说的住于思维内容、住于观念的那种禅定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就像我们说欲界定这个地方,他分住于思维本体和住于思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