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本體學實證方法

思維本體學實證方法

清涼月

在实证中,我们选择的实证方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个,你选的实证方法具有正确性。也就是说它必须是正确的,这样才可以,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你引向正确的实证结果。

第二个,你所选择的方法,一定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因为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好坏,只要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所以你要判断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吗,原理是什么,你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吗,它真的能解决你所遇到的那个问题吗。

第三个,就是方法要有高效性。因为解决同样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方法,你一定要选择一个效率非常高的方法,掌握这个高效性。

再一个,就是可操作性,操作者容易操作,容易操作的往往潜意识能发挥作用,如果是操作难度比较大的,你往往必须使用有意识思维,有意识思考该怎样操作,那么这样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我们的实证必须依靠潜意识去进行,所以,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能够轻松的驾驭、熟练的驾驭。

再一个就是,怎样保证你所选择的方法是科学的呢?这里就需要平常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说,实证中遇到的障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要从物质和思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哪些同志如果空闲时间比较多的话,可以发心去进行这样的整理,就是列一张表,这个表分为两大类,一边是思维,一边是物质,就是心物两个方面,把心物它们一一对照的这个关系列出来,也就是思维这个层次表现为什么样的特征,物质在这个对应的方面又表现为什么样的特征,就这样把这种一一对照的关系把它列出来,列成一个表格,那么这样在实证中的时候你就可以对照了,就像刚才说的那个“住于思维本体”一样,住于思维本体这个地方,物质方面是什么特征,在思维方面又表现为什么特征,如果你把这些都列的非常详细的话,那么证到哪一个层次就一目了然,就不会在实证中再去动脑筋去分析、去判断了。所以,这个也需要我们在实证中慢慢去做。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原理,这些都需要了解,问题要找出来,要把它全部发现。有的问题是不容易发现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实证中慢慢的去体验,然后再查找这些问题的原因。原因一定要查找清楚,就是一个问题都不能放过。如果你对那个问题的解释你觉得还不满意,不满意就和老同志交流,一定要达到最终的满意,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你就可以选择方法,这时候就需要了解自己选择的方法是什么原理,这个方法一定要在原理上绝对保证正确,这样才可以。这就是我们在对各种方法的分析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

当我们寻找到了实证的方法之后,怎样对待这些方法?也就是在方法的使用上,我们必须达到两个标准:第一个就是,方法要达到准确的操作,操作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因为潜意识是没法辨别真假的;第二个就是一定要熟练操作,熟练才能形成潜意识。我们一切都是为了潜意识的,所以在这里,方法的操作要确保准确、熟练这两个标准。

在这里咱们谈的就是观心和相应与破坏这些方法

一、观心

㈠、观心的原理和观心的重要性。

观心的原理咱们谈过了,观心这种方法是能够让我们住于思维本体的,所以这种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实证从最终的目的出发,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住于思维本体,一类是住于思维内容。因为我们现在的思维,只有思维本体和思维内容这两大要素构成,所以我们的实证也只分为这两大类,一类就是住于思维本体,一类就是住于思维内容。观心是能能够让我们住于思维本体的,而我们回归如来藏的前提是必须住于思维本体,所以观心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引导我们证入思维本体,也就是先让我们住于思维本体,然后在外因破坏之后,再证入如来藏,所以观心这种方法,从我们实证的最终目的出发是必须掌握的。

㈡、观心与入静的区别,这个其实咱们刚才已经谈过了。

入静是一种心理的状态、心理的体验,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境界;而观心是不住于任何心境的,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是在观心吗?你认为自己住于思维本体了吗?那你先问自己在干什么,你无论干什么都是错误的,你干什么都不是住于思维本体,在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你不干任何东西照样不是住于思维本体,因为现在我们本身生活在相续性思维状态,相续性思维状态本身就是住于思维内容的,无论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你想干什么,无论干什么,你都是住于思维内容,你现在不想干,不干还是住于思维内容,还是住于一个观念的。所以,唯一的,只有体验,先体验,客观的体验,但这个体验的过程,其实刚开始是住于警觉心的,所以,这就必须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逐渐达到一个稳定的境界,也就是欲界定的境界,身体的觉受消失,那么这时候就破了一个警觉心,反过来,破警觉心一破之后就真正不再住于思维内容了,一定要了解在有身体觉受的前提下,你是一定住于思维内容的,是绝不可能住于思维本体的,无论这时候你干与不干,统统都是住于思维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知不觉的去参与某些事情的运作,我们大家习惯于住于思维内容了,都是一个勤快人,在这个实证中你勤快反而不好,不要太勤快了,不要勤于去处理内容、勤于去处理思维内容,一会儿想做这一个、一会儿想做那一个,你做什么都不行,千万不要去造作,你主动去做任何事情都是错的,千万不要主动,在这个地方,要做一个懒人,越懒越好。

㈢、观心的分类,就分一个静态观心和动态观心。

动态观心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辅助的,不能作为主要方法,除非你是从高级禅定中退下来的,这样动态观心可以作为主要方法,可以通过它去回归如来藏。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以静态观心为主,动态观心是辅助的,只有在静态观心中你才能回归如来藏的。

㈣、再一个就是了解观心的前提,就是身体觉受全部消失后才能真正的观心。

所谓的观心,就像我们有的网友起的名字——坐看云起,你就是客观的去观察,不加入主观的观念,这才叫真正的观心的。要达到这种程度的,只有在身体觉受消失的时候才可以,这之前统统是住心的,住于思维的内容,是住心,而不是观心。你要了解为什么只有身体的觉受全部消失之后才能是真正的观心,因为“心物是一体的”,身体觉受消失标志着相续性思维被斩断。什么是相续性思维?思维内容的连续性就叫相续性,只要是相续性思维是一定住于思维内容的,那么它被斩断之后,我们就是住于思维本体。这就是观心它的基本的表现。

㈤、观心的原理。

观心,在平时一些辅助的方法,就是我们为了防止走神、防止住于思维内容,你怎样才能住于思维本体,我们“平时的思维本体”是指的是“我执”,也就是说你观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在看、我在想”等等,你就把“我”当做思维本体了,也就是“我执”作为思维本体,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提起“我”,提起“我”这个念头,我看见汽车啊、我听见鸟叫等等、等等,你经常这样做的话,即使在将要走神的时候,你能立刻发现“我在走神”,这样发现之后,马上就不会走神,你经常这样用的话,你随时就提起那个“我”,你将很难、很难走神的,你将没办法再去参与思维内容的运作。所以,这是一个辅助的方法。只要能经常这样做的话,你就能够管住自己。

但这里一定要牢记一点,我们说的“我”指的是思维上的,而不是说身体上的,有的人把“观察身体不是自己啊”或者等等等这叫做观心,这个都不是的,要了解这一点。观身体不是自己,身体本来就不是自己,“观身体不是自己”只能破身体自我观,也就是破身见。但这种破身见还仅仅只是观念上的,真正的破身见必须要靠证的,而不是用观念去破的,观念是破不了的。

㈥、再一个就是,观心常见的问题。

①就是把住于思维内容当做观心,不过这个问题一般老同志不会犯;②再一个就是将心灭心,就是自己加入了一个观念,其实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住于那个观念了,也就是在有身体觉受的情况下,无论你主动想做任何事情都是错误的,你现在想去观心,你现在想去断这个念头,断念头也是错误的;你说我不观呢?不观还是错误的,不观还是住于这“不观”这个观念;你说你“观空”,观空还是住于“空”这个观念。也就是说你主动做任何事都是错误的。这就是观心,这个咱们简单谈这一点。

二、相应与破坏。

㈠、相应:

相应分为两种,就是与心力相应和与时间相应。

心力相应就是柔软心的,重点指我们是与柔软心相应。当然从实证的整个角度出发,不单纯指柔软心,比如说,有的时候你想从高级禅定进入我们现在这种境界,那就不是与柔软心相应了,而是与刚强心相应。怎样与刚强心相应?因为那些自动出现的念头是刚强心的表现,是由刚强心产生的,所以你只要盯着那些念头就可以了,跟那些念头相应就是和执着心相应,然后就退下来了,就是使用那些念头,然后就退下来。反过来向高级状态证,你就必须与柔软心相应,然后才能回归高级状态。

再一个就是与时间相应,与时间相应就是与专注相应。因为,什么是时间,就是对过程的体验叫做时间,没有时间这种东西,是为了描述我们对过程的体验,描述这个过程、运作的过程、事物发展的这个表现,所以我们才发明了时间,时间是一种体验,是过程的描述,对过程、事物的发展过程,咱们在前面认识物质里面已经谈过了,“没有独立于思维的物质,也没有独立于思维的过程,一切过程都是因人而异的,是因为我们的体验,才具有这样的观念的”,所以,我们要在体验上下功夫,这种体验是因为我们思维状态而决定的,散乱的时候体验的不一样,专注的时候体验的不一样,静的时候体验的又不一样,我们处于哪种状态,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所以,通过时间相应其实就是调整思维状态,我们观慢动作就是这样的。怎样与时间相应?我们向高级状态证的时候就是观慢动作,通过观慢动作证入高级状态。

再一个就是与乐相应。实证的状态越高越快乐,因此在实证中,证到任何层次的时候你觉得你没法判断层次的高与低、好与坏的,那么最起码有一个表现就是“乐”。在证的过程你觉得自己快乐吗,你觉得你得到一个很好的、很享受的一个快乐,那就说明进步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到了一个阶段的时候要舍弃乐,禅定中到了向更高层次走的时候,就必须舍弃这种体验,因为这样的体验,也能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到了思维根本状态的时候,就只有快乐,和没有追求,也不需要去体验这种境界,因为在高级状态,虽然是乐,但并没有我们平时的那种乐的体验、一般人认为的那种乐的体验,如来藏状态并不是这样的,如来藏状态我们要记住“常乐我净’,那种乐又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那种乐。

㈡、破坏:

破坏的方法,从现在来说就是分为心物两个方面,一种就是物质方面,物质方面我们重点侧重于身体,因为身体容易掌握,所以就是“破除”身体觉受。破坏的方法,在物质方面重点指破除身体觉受,身体觉受和相续性思维相应,只要把身体觉受破除了,那么思维的相续性就被斩断了。这就是从可操作方面,有的人直接去从思维上走不容易,那么就从物质方面,通过改变物质状态改变思维状态。

第二种方法就是破坏思维的相续性,也就是直接从思维上下功夫,解决思维的相续性,把相续性破坏之后,就跳出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