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物質的分類及其關係

微觀物質的分類及其關係

清凉月

分类它就是层次,分类比较多,在最低的层次,也就是和我们这种宏观状态最靠近的一个层次是“气机”,气机再向上发展,就是一个光和虚空,光和虚空再向上发展,就是一个深邃的心境。光和气机再向上发展这个阶段,这个是一个禅定的阶段。光和气机这个地方如果是从思维本体的状态讲,它可以回归如来藏。也就是说从如来藏出来之后,我们先经历这一对一对念头,然后一个一个念头,然后盯着这些念头再去发展的时候,就可以经历光和虚空的阶段,并不是说你现在得到了光和虚空一下子就能回归如来藏,不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们了解那个深邃的心境它产生的一个过程,深邃的心境并不是说在最高层次的禅定的状态有的,而是最高层次的禅定状态下来之后,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就是那种深邃的心境。我们从如来藏状态出来也是这样的,在如来藏状态并没有这种深邃的心境,只有在如来藏状态出来之后,你才能体验到刚才的心境是深邃的、若有所失的,我们说大悲心,大悲心是出来之后才体验到的,在如来藏状态并不可能体验得到。一定要了解那个深邃的心境它的发展过程,要不然你往往把那个深邃的心境当做一个最根本,事实上在道家出阳神之后,到一个深邃的心境,深邃的心境上去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观法的阶段。这个就是咱们大致了解一下就行。

“低级微观物质由高级微观物质构成,一切物质都来源于根本微观物质”,咱们用的是“根本微观物质”不用“原始”,因为原始这个词带有时间观念,如来藏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所以,不能用原始。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建立在这种时间观念上的,我们建立在是“真假”的观念上。时间观念是一种虚幻的,时间只有和真实结合,它才能称之为时间,要不然时间就是虚幻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咱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以“真假”来区别,不是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是用这种因果相续性来定义的。

基督教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这样的,它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所以就是现在世界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一步一步往前推,推到最前头一定能找到个第一因。第一因是谁,第一因就是基督耶稣的,他们说的就是上帝了。基督教不了解,耶稣基督他们究竟什么关系,他们不了解。总之就是上帝,就是有一个人创造的,它就是第一个人,找到第一因,之所以说第一因,那是因为它把这一切当作真实的,所以它能找到个第一因。

对于佛教来说,只有真与假,没有第一、第二的。因为什么,世界都是一次一次的毁灭,成、住、坏、空,一次一次的,所以没有第一、第二,没有一个永远的上帝,没有一个永远的那种创造性,也就是第一个人创造的,没有这样一个。

所以对物质这方面,咱们在命名的时候,不用原始来命名,只用“根本”。根本就代表真实,这样就符合佛教的最根本的意义。如果使用原始的话,就背离了佛教的宗旨。所以我们对“根本能量”这样一个命名,大家了解到这一点。

“不同层次微观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水和冰灯的关系来比喻”,那就是它的关系还是一个生成的决定性,高级物质能够决定低级物质,同时它在低级物质里面以功能和特征形式表现出来,生成的决定性,形态的自由性。这个简单看一下就行。

这一个重点是,在实证中应用的时候,实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低到高实证;一种是从高到低实证。既然由生成的决定性,我们就可以完全跳过去,先证入高级阶段,从高级阶段再向下证,然后就容易的多。也就是说,举例来说,在身体方面,从低向上证的时候,你比如说你先观呼吸,然后得到气机,但是思维具有习惯性,你从现在这种状态向上证的时候,那么这种习惯性思维就会在气机方面表现,也就表现为散乱的状态,那么就出现气机的紊乱,你就必须经历这个气机紊乱的这个过程,这就出现了气机在体内不沿经络运行和沿经络运行两种形式。

沿经络运行的时候,又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那通通是由思维的习惯性决定的。因为我们从低往上证,思维具有习惯性,这种习惯就被带入了气机的状态,所以就出现这些问题。

那么反过来,思维具有习惯性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也可以利用。比如说我们先证入高级状态,从高向下证,先证入禅定,由禅定往下证,往下证的时候,我们再去证入这种气机状态的时候,因为我们有过那种禅定中的经验,所以心(思维)就非常稳定,有过那种深邃的心境经验,那么自然就能与之相应,那么这时候,思维的习惯性就会发生决定性作用,身体的发展就非常的快速。

比如说,我们观呼吸的时候,直接就把呼吸定在体外虚空观,而不在身体内观,也就是我们观呼吸的时候,体验深邃的心境,这样身体宏观状态马上就消失。因为我们有过禅定的经验,所以深邃的心境很容易就达到。那么这种境界很快就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就会出现什么?就会出现光和虚空这样的境界。光和虚空形成之后,我们反过来,再带着这种境界,重新去体验身体气机,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来,这个光开始进入身体,进入身体之后,因为思维具有习惯性,所以这时候气机方面的发展就会快速的解决。身体方面的一切问题,包括疾病都能非常快速的解决。

这就是两种实证方向,一种方向是从低向上证,另一种方向是从高向下证,两种方向,它的决定因素,通通都在于思维的习惯性。当你从低向上证的时候,思维的习惯性发生了一个不好的作用,所以从低向上证非常非常的难,能够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从高向下证的时候,思维的相续行就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实证非常顺利,非常容易成功。我们在道家里面,就属于一个南派和北派纷争,全真派是从高向下证,有这样的一个分别,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就是对物质的实证方面,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同样的,在物质的实证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只要有这种物质的体验,都是一个低层次的,还需要向上发展,所以实证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个就是物质的自由,先获得物质的自由;第二个获得思维的自主。也就是一个是物质的自由,一个是境界的自主。也就能够自主,就是最后的一个粉碎虚空、还虚的一个阶段,就是证入禅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