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思維和量子力學

選擇性思維和量子力學

清凉月

下面举个简单例子就是量子力学的,第一就是选择性注意只能作用于唯一一个观察对象,它不可能同时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观察对象,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观察对象,我们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思维功能,也就是说两种思维功能适用的观察对象是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由于它们只能适用于唯一的一个观察对象就是选择性注意,所以在量子力学里面,你设置一个单缝和双缝实验,你设置单缝的时候,选择性注意这时候能够作用于这个观察对象,也就是设置单缝的时候,你使用的是选择性注意这个功能,所以这时候是点思维,你能观察到微观物质是一种点状粒子的状态;如果你设置的是双缝,所谓的双缝实验,你设置两个缝的时候,你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只能使用这种思维功能观察,这种思维功能属于一种普遍性的、面上的,所以这时候会出现一种波的状态,波就是一种面的状态,是整体的一个状态,不是点的状态。

测不准也是这样的,测不准因为我们只能作用于一个观察对象,对另一个观察对象我们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功能,所以那种观察对象就处于一种弥散状态,无法去测得准的,只能作用于一个观察对象,这都是由我们的思维功能决定的。因为什么?心物是一体的,微观物质的一切变化都是和思维对应的。这就是我们学习思维功能之后要了解对于量子力学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该怎样解释,而不是说像量子力学那个物理学家他们解释的那样,完全就概率化呀,等等,你不看啦怎么样,好像太阳、月亮一样,举个简单例子,你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处于弥散状态,不存在的状态,好像说那个动物一样,动物就处于死于活两种同时具备的状态,不是这样的。

因为不同的思维状态是和不同的物质状态对应的,不能用其他思维状态、把其他思维状态的特征应用于现在这种物质状态,这样交叉来,来来回回就乱七八糟地叫,那是不行的,这是因为根本就不了解“心物是一体的”,所以就没办法解释。所以你可以看得到,量子力学里面,一方面就是,这个成果非常的辉煌、非常的显著,用在很多行业里面,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也得到了一个公认。但是另一方面,争论又非常、非常的大,连这些量子物理学家他们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争来争去的,为什么争来争去?因为这些科学家根本就不了解思维,他们从来就不研究思维,都是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科学家很聪明,但是科学家就是最容易自以为是的,总认为自己这种思维状态是正确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用这种思维状态去研究问题。所以最聪明的人是谁?还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了解了这么多的思维状态,所以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很简单、很容易,马上就去解决了。

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在作用力上,选择性注意的心力明显大于普遍性留意,较强的执着心力具有显著的成像功能。

这个是一个相想,这个地方重点讲的是相想,就是,这是他心通的,他心通一个功能就是看见别人心里想什么——相想。相想也包括物质的形成过程也是这个过程,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物质形成过程刚开始是先产生这种“空”的这种观念、空的这种体验,然后发现虚空,也就是在空的体验之后开始产生这种光然后发现虚空,光性、光和虚空是可见的虚空是同时形成的,能够看到虚空。

看到虚空之后,然后这个虚空中开始产生物质,产生颜色、产生物质。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物质的过程。之所以产生物质那是和我们其中一个思维状态对应的,就是形象化思维开始形成。这时候就开始产生物质——空,空中开始产生物质。

所以我们在观空的时候,有时候我们通过其中一种观法就是“观空”。观空的时候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观有云的空,就是虚空中要没有云朵,没有其他的物质、没有云朵,在观空的过程你观着、观着观到空中飞过一串大雁,大雁从空中飞过,你这样观你永远不可能观成,因为空中产生物质的时候的标志着相续性思维开始展开了。也不能想象空中开始产生白云,你在观空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大脑中开始产生白云这种观念就要立刻排除,知道这是相续性思维在展开、有念头,如果在观空的过程中你观到空中飞过了一个飞机,那你马上就排除,这是物质的形象,这是相续性思维出现了,飞过大雁你马上排除,就这样安住于对深邃的虚空的体验不断地排除形象、排除形象化思维。

这一个就是要了解这一切的形象化思维都建立在执着心的基础上。一旦你在体验观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跟着空中那几个大雁飞走了,那这时候就说明什么?你处于相续性思维,你被执着心牵着走了,执着心的作用,跟着走了,所以就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就是讲到一个微观物质成像的问题,一切微观物质的像都是建立在执着心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将来你得了他心通之后你看到别人心中有这种像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人执着心没断,他现在还呈现这种像的,有这种相想。当然在更高级的思维状态,就是四禅八定这更高级状态的时候,更高级禅定中的时候,是同样不具有物质的相,它是一种观念,这个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而“普遍性留意”往往对应于无形可见的物质。这就是说两种思维功能,选择性注意主要和宏观物质状态对应;普遍性留意和微观物质状态对应,主要是这样对应的。

那么这里是所谓的有形可见的,并非局限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有形可见。当然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平时是主要使用选择性注意,也使用普遍性留意,但这时候普遍性留意是一种从属的功能。因此,在这个时候照样能够看到面上的境界。

但是反过来,当我们以普遍性留意为主的时候,主要功能去使用的时候,我们将不可能再去使用宏观物质状态,因为它是主要的功能,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所以当你以普遍性留意为主去观察的时候,为主要思维功能的时候,你将发现这种微观物质。那么这样反过来,当你一旦以普遍性留意潜意识为主的时候,为主要功能去观察物质的时候,那么你将无法去发现和使用宏观物质状态。这是说所谓的有形可见并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有形可见,这个牵涉到物质方面更深层次的复杂内容,咱们以后再谈。这些物质方面的分类也是麻烦的很。

第三,选择性思维是一种波动很大的思维功能,因为它建立在执着心的基础上,所以波动很大。因此其所形成的选择性注意,就是这种思维功能,同样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这种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在物质方面的表现,就是表现为粒子的状态,有时候瞬间出现了,又多又大,这就是说波动性非常、非常的强。这里一定要了解,因为心物是一体的,我们的选择性思维它有一个最大的功能是什么?它具有一定的专注力,正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专注力所以在微观物质方面,因为心物是一体的,微观物质方面表现为一种粒子的状态,它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出现,可见的这种粒子的状态。而普遍性留意就不是这样了。

这种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在量子力学里面,就是微观粒子以概率出现的,这是因为我们现在这种选择性思维它的不确定性,选择性思维不停地选择、不停地选择,我们走在大街上在不停地选择、不停地选择,它在微观物质方面就表现为粒子方面不稳定、不确定性。但是无论你怎样选择,潜意识会一定暗示你向着一个方向去努力的,那就是追求乐,你无论怎样选择,你的潜意识就朝这个方向努力。

所以来说,一切微观物质,虽然它是不确定的,但它最终又是确定的,那么怎样解释这个确定的?于是量子力学家就告诉你这是概率,一个一个概率,但所谓的概率就是潜意识朝着那个方向去发展,没有这种所谓的概率不概率的,就像咱们前几天举的例子,济公去给你变苹果的时候,绝不会不小心给你变一个萝卜出来。孙悟空想变一个大雁在空中飞的时候,绝不会不小心变成一个野鸭子啪啦掉下来了。

另一方面,由于选择性思维仅仅是在思维衍生状态的较低状态才有的,在思维衍生状态的较高状态和思维根本状态,我们的思维处于非常稳定的普遍性状态,也就是面思维的状态,就是作用于整体而不是作用于局部,处于面思维,面思维就作用于整体,因此与之相应的微观物质将处于波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微观物质是绝对不是概率化的。所谓的概率化就建立在它一定是个粒子,粒子的不稳定性,所以它是概率化的。在面的状态它是极其稳定的。就像我们观察一个湖水一样,湖水中某一个波浪波纹它是不稳定的,但整个湖面是稳定的,这就是面思维和点思维它的不同。点上面它可以动态非常强,但整个面上它是很稳定的。

所以,当证入禅定中的时候,那么对微观物质的使用是非常、非常稳定的,所以你不用担心你将来有神通变化的时候,是不是不小心能够变出一个错误的东西来,这个是不可能的。同样的一点就是将来大家到禅定中的时候,你觉得哎呀禅定中怎么也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是不是这也是个推理的过程,一不小心搞错怎么办?根本就不用这样担心,禅定中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准确无误地解决,根本就不存在会不会怎么、怎么样,根本就不需要有几种可能性发散性思维,像我们现在发散性思维有几种可能性供我们选择,我们选择这个不对了,然后再调整成那个等等、等等这样,在禅定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下子就解决的。

量子力学的研究者们受观察力所限,受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所局限,只能观察到微观物质的低级状态,因此他们对能量和物质的认识存在很多问题。这一点也是很多科学领域都是这样的,因为科学家们根本就没研究过思维,没研究过思维的本体,根本不了解还有其他的思维状态,所以他们就只能使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研究问题,那么肯定会出现一些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这也是我们去研究佛教,去普及佛教的根本的意义,重要的意义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