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實證

在生活中實證

清涼月

你認為什麼是實證?你覺得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裏打坐就是實證嗎?能把生活改造得和實證相應,這就是實證。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座下是唯一的只去思考原理,思考原理才能夠和生活結合起來,你把原理搞得非常非常純熟,這是第一位的。原理純熟之後,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座下就是一個無學無修的狀態,無所謂修行,但不離修行。因為原理搞明白了之後,座下你就知道究竟該怎麼做了,而不是故意做任何事情。在座下你故意做任何事情都是訓練有意識思維,因為我們在身體這一關沒過的時候,在座下一定是在使用有意識思維,是用有意識思維去做事的。

在真正打坐的時候,我們是靠潛意識的。你在生活中觀念根本就沒有改變(修行的本身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你又怎麼保證潛意識能夠準確地運作?所以真正的功夫是在座下,在座下這些原理你根本都不明白,那麼你的打坐往往都是快步如飛地誤入歧途,雖然你非常精進,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

所以我們要想使實證得力,我們必須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現象進行深入分析,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脫鞋上床睡覺,這一天之中你所做的一切行為,你要一一地把它列出來去進行分析。遇到任何事情,馬上思考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原理。你天天這樣做,你的生活一定能夠改變,你的實證一定能夠得力。你之所以始終沒進步,那是因為你每天都在隨波逐流地過的,每天都在生死中流浪。分析明白了,與生活打成一片,到這個狀態,座下的任務就完成了,之後就是座上的突破。

你覺得鬼道的人他就沒能力脫離鬼道嗎?不是的,是因為他是隨波逐流,鬼道的人就是處於走神狀態,始終隨波逐流,就像晚上做夢一樣。你始終覺知不到這是夢,一直跟著它走。我們白天也是這樣,你也是跟著它走的。所以,你覺知不了,你就沒辦法。鬼道的人如果他能夠覺知到自己的行為,知道這是什麼原理,就會很簡單的成功了。

比如,在夢中,因為白天你已經能夠習慣於按照原理去認識生活、認識世界,所以在夢中的時候你會同樣提起這些原理。你看到一堵牆的時候,你就和別人不一樣,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看它的微觀。你看到一片樹葉的時候,要麼看樹葉的微觀,要麼看樹葉的微觀的運動過程,你不由自主的就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當你不了解原理的時候,你就沒有可用力的地方。

你在走路的時候,看到前面有個人從你身邊跑過去,你思考:噢,這個跑過去速度高,它容易激發有意識思維;旁邊還有一個人走得很慢,這個速度慢容易安住於潛意識。你天天只需要思考原理就行,你不要給自己絲毫暗示,我應該怎麼做,不要有任何實證的觀念。

看到人家修地鐵了,你同樣思考,諸佛也看得見的,人家定中的人也看得見的。你需要做得就是聽到那些機器聲的時候,知道機器聲音能夠引導你怎麼實證。看到人家建築工人在那裏做事的時候,那個運動速度,這些動作能引導你怎麼實證。路前面出現一棵樹,你知道怎麼看樹皮實證,旁邊跑過去一條狗該怎麼實證,汽車喇叭響該怎麼實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該怎麼實證,這是外因,外界的。就用幾個月的時間去練,在生活中看見汽車了,聽見喇叭響了,聽到小鳥叫了,看見樹葉飄落了等等,所有一切的一切,直接思考它的原理,怎麼用來實證,怎麼和實證結合。生活中的人,他們在跑步的時候,這樣跑,會墮入一個散亂心,而你去觀這個跑步的時候,應該怎麼去解決?人家說話的高聲、低聲,有什麼區別?然後,高聲、低聲怎麼樣去實證?他們怎麼樣做就有利於實證?等等,就天天這樣思考,這樣就好了。在原理不明白的時候,你的修行都是快步如飛的往錯誤路線去的。

在生活中你觀察到的任何事情,都需要和原理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然後,你主動做出的任何的行為,也要和原理結合去分析。這樣就可以了。你所看到的所有的一切,都能變成你去認識原理和思考原理的一些方法與工具,你這樣就與生活無縫對接了,你輕而易舉就實證成功了。

如果你不經常思考原理,你總認為我不應該和這些事情接觸,表面看來你最終也能練出一些功夫,在生活中你覺得這些東西都不干擾我了,但事實上你會變成一個非常冷漠的人,你對這些事情好像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然後對生活所採取排斥的態度,這種排斥反過來是壓抑,是壓著我們自己,最終你會墮入無法掌控的一種細昏沉,那是為去鬼道培養根的。所以對我們來說,一定要忌諱這一點。

內心出現任何的觀念,為什麼這樣?該怎麼去實證?什麼原理?你需要做的是這些。你千萬不要說:我應該怎麼樣做,怎麼樣去實證,不是這樣的。因為真正的修行是沒有修行,當你有一絲一毫的修行的時候,你一定不是修行。

修行是分為幾步去走的,按著這些先一步一步的來,讓自己做一個閒人。

我們要對生活進行全面的反思,就像我們要寫作文一樣,每天要寫日誌。剛開始也是逼迫自己這樣去做的,慢慢地改變了觀念,每天去認識自己當天的生活,只要你能夠經常這樣做,一個月的時間你就會明顯地改變。如果你白天根本沒有下功夫,還像一般人那樣去生活,那麼你指望每天那一兩個小時的打坐想成功,是什麼都談不上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個真正能夠在短期內突破的人,白天一定是如理如法地去進行的,不是說你還像一般人那樣生活。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白天你可以照常的工作,你的工作要分一下,哪些工作需要邏輯思維,哪些工作不需要邏輯思維。不需要邏輯思維的,你就把思維收回來,因為這些不需要邏輯思維的情況下,你的心是最容易走神的,對你的打坐危害最大的就是走神。而那個邏輯思維是一種專注,無非這種專注是建立在邏輯思維上的。因此對你打坐破壞最大的還並不是那個專注的邏輯思維,而是白天那種走神。所以就是一旦你不需要邏輯思維的時候,那你一定要防止走神,隨時警覺你的走神,要麼觀心,要麼做其他的四念處等等,白天在動態中經常用功的地方就是那個走神。

白天的時候稍有空閑時間你就靜坐,哪怕五分鐘、三分鐘、十分鐘,不要認為這個時間短,不要有那種功德相,雖然時間短,但它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形成一種習慣,形成一個隨時把心收回來的習慣,這一點是最關鍵的。如果這一點你練得純熟,上坐之後你的心隨時就可以收回來,而不是上坐之後還在掙扎,一直在走神,掙扎,搏鬥,時間慢慢的耗盡,結果一點都突破不了。所以白天下功夫的重點就在於抓住一點一滴的時間去培養這種讓心閉關的習慣,培養管住心的習慣。這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

好多人實證不成功,就是不知道抓住白天一點一滴的時間去坐,認為一點一滴的時間沒法突破,希望有個完整的時間去突破。但是由於你的心平時散亂慣了,完整的時間是很容易走神的,不容易靜下來,即使靜下來了,你又無法準確的把握,這個靜就慢慢發展成昏沉。所以一定要把功夫做在平時,做在白天。

如果在工作中有競爭,覺知到就可以了,也就是一邊競爭一邊覺知。你生氣時候覺知生氣,你高興時候覺知高興,吃飯時候覺知吃飯,走路覺知到走路,始終安住於覺知的能力,像經典上說的那樣,這樣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在學四念處的時候,學《阿含經》的時候,讓你保持覺知,覺知生氣等等。

你要問,為什麼要這樣?那是因為這種覺知力是如來藏的表現,安住於覺知就是安住於如來藏,安住於如來藏最終就一定能夠和如來藏相應回歸如來藏,根本的原理就是這個原理。

比如,你在生活中被人臭罵了一頓,你很生氣,這時候你就仔細觀察這個生氣的反應。你清楚地知道對方在罵你,你心中升起一種叫做生氣的反應。生氣是怎麼一回事?你發現氣血往上湧、臉熱了、頭脹了、手不由自主地想揮舞,心裏有一種想去和他對罵的衝動,然後,你再仔細觀察其中一種最明顯的反應,比如你觀臉發熱,你發現臉開始的時候很熱、很燙,漸漸地不那麼熱了,你要對這些細微的變化清清楚楚,要用柔軟心很專心地觀這些。

當你去做一種事情的時候,都是在用執著心的,是故意的行為。而修行真正要做的是我們要做一個閒人。因為修行本質是休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安住於“不去特意做”這樣一種狀態。然後,僅僅保持一個似有似無的覺知,而這種覺知也不是故意的,是你在那種狀態下,自然表現出來的覺知。而不是故意的去安住一個覺知。是安住於內在的這種安詳的狀態,對這個物質的覺知是似有似無的,他不側重於這個物質,也就是,這時候是安住於思維本體,它隨便怎麼運作。到最後也就是第二步,就是你所安住的那個狀態,也不是故意的去安住的,它是自然的住於那個狀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