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說和權說與法門
清涼月
我們要瞭解,佛教的經典裡面,在弘法中,談到佛法的時候,是分為兩種方法去談的,一種是圓說,一種是權說,也就是權巧的說法。
這些是根據你的接受能力來的,因為佛法教學是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根據受教育的物件去決定教學方式的。如果沒有那樣大的根基,就教給你小乘的方法;如果你有大乘的根基,就教給你菩薩道的方法。你如果認識不到事物的真理的時候,就告訴你一些權巧的方法;你如果能認識到真理的時候,就直指真心,見性成佛,根本就不跟你談這些權巧的方法,直接就真刀真槍的幹了。
佛法是對所有人談的,佛經是對所有人談的,所以,你在接受佛法的時候,首先要判斷,你有多大的接受能力,你就只能接受佛經中的某種說法。比如說,如果你現在只有小乘的修行,小乘的發心,那麼你只能接受佛教裡面對小乘人講的那些權巧說法;如果你修的是菩薩道,你有這樣的發心,你有這樣的深心,你再看佛經裡面,佛經講了那麼多,你會唯一的只對那個大乘的修行方法感興趣,其他的不感興趣。
如果是一個比較迷信的人,接受能力比較差,也就是在各方面,你對真理的認識,往往不容易接受,那麼,這時候的你看佛經到時候,你只能接受佛經裡面權巧的說法。所以我們要瞭解,佛經是對所有人談的,能夠認識到哪種程度,是取決於你,取決於你的接受能力的。
所以,你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接受能力來,想讓別人也和你一樣,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一定要瞭解 ,佛法是科學,佛經在談弘法的時候,它是把一切都講了。也就是任何人去修行,你在佛經裡一定能找到你的適應點,而你的適應點,也僅僅是適應你,對別人倒不一定適應。
所以,我們的實證要瞭解一點,一切法門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不要因為自己適應哪種法門,而認為只有自己那種法門是好的,關鍵是要明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