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能安住於觀重複的慢動作
學長問:中午休息,聽老師唱誦的聲音,逐漸靜下來,然後跟著老師的引導觀水滴滴落。開始完全觀得住,第二遍觀完後,想繼續保持這種美好的靜境,因為摘耳機動了念頭,沒有繼續觀水滴。覺知後回到潛意識狀態,出現一雙手的畫面,紋理很清楚,閃過,又出現一個模糊的比較高的人形,但藍白色碎花長裙比較清晰,裙擺在右手邊前後飄動,就重複觀這個飄動,讓這個飄動放慢。一直重複這一個動作,感覺一點都不煩。
清涼月老師:任何觀察對象都有不同的特徵,觀察它的不同特徵,將會證入不同的結果,這個要根據我們實證狀態去決定。一旦我們明白了修行的原理,修行就變得非常自由,出現什麼觀什麼,什麼吸引你觀什麼,想到什麼觀什麼。無論你想到什麼都是正確的,思維就隨便這樣走,天馬行空地走。為什麼?根本狀態是有思維的,是非常活潑的,根本狀態並不是像死人一樣沒思維的。所以不在於你想什麼,而在於你會不會想,會不會去觀,修行並不是壓制自己的思維。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你對原理非常熟悉明白,所以雖然境界在不斷地變,但是心能夠始終安住於這種觀法,相變而心不變。根本狀態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也就是說相在不斷變,心是始終安住於這種潛意識狀態的。
能說出“一直重複這一個動作,感覺一點都不煩”這句話,說明實證在這個地方的的確確有明顯的進步。因為有意識思維是非常活躍、不穩定的,它根本觀不住這種慢動作。觀慢動作用的是普遍性留意,普遍性留意是潛意識的功能。觀慢動作的目的就是逼迫你必須用普遍性留意,使用潛意識。普遍性留意作用的範圍是整體,所以觀慢動作只能觀整體,它的觀察是似有似無、若即若離地觀,不能觀察某一點,同時你也不能告訴自己我現在要一下子形成專注。潛意識是自動化的,不是故意的,所以平時就要暗示慢,當這種暗示形成之後,你會自動地慢的。當它自動變慢的時候,你就自動地安住於行雲流水般的慢動作,就能觀察到這個慢動作的整體。當你覺著自己能夠觀得住一直重複的慢動作,覺得很美好,願意去觀,就表明潛意識真正發揮主導作用了,潛意識專注就是通過這種情況真正形成的。所以你有沒有修行,你證到哪種程度,一句話就可以看得出來了,這樣說一句話,馬上就暴露出自己在哪個層次上了,你要沒證到那種狀態,你怎麼說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