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思維

選擇性思維

清凉月

我們在實證中,無論你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使用某一種思維功能進行實證。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思維功能進行深入瞭解,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準確無誤的使用某一種思維功能或者同時使用兩種思維功能,無論是佛家、道家,只要你是修行的,都必須使用思維功能。

下來先談對“選擇性思維”的認識。因為我們現在有這種選擇性的注意這樣的思維功能,我們平時就是以選擇性注意這種思維功能為主進行活動的,所以我們必須瞭解選擇性注意。對選擇性注意的瞭解,要從它的形成去認識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無誤的使用它進行實證並返回去。對於一種思維功能它的形成如果我們不了解,那就談不上怎樣才能準確無誤的返回去。

性思維的形成。我們從如來藏狀態出來之後,剛開始先出現的是一對一對的念頭,然後是出現單個的念頭,當然這單個的念頭也是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這些念頭是前後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先經過這兩種狀態,兩種狀態過了之後才產生選擇性思維。

這裏瞭解兩點,第一是執著心力。執著心力作為一種功能,它能產生很多很多其他的能力,就像電機一樣,電機啟動之後,它能夠帶動水泵或者帶動其他的機器進行運轉。執著心就是這樣,它自身是一種功能,它同時能夠產生其他的功能。我們必須瞭解執著心力這些功能,它的層次。瞭解這個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實證中,我們的目的是破除執著心力,那麼我們必須讓執著心力的功能降到最低,也就是最低層次的功能,在它達到最低層次的功能之後,然後我們給它施加一個外因,這個外因是最低層次的功能所無法去解決的,所以就會最終破壞這個功能,破壞執著心力,從而回歸如來藏。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定要瞭解它的原理。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像電機的運轉一樣,電機可以高速運轉,也可以低速運轉,我們把它的運轉速度降到最低,功能降到最低,降到最低之後突然給它施加一個高電壓,然後就會一下子摧毀它的能力,摧毀電機。我們對執著心力的排除也是這樣進行的,因為執著心力本身是一種功能,我們把它降到最低,降到最低之後施加一個外因,這個外因就是突發的一種外因,突發的外因直接破了它這種能力。因為功能降到最低之後,它就沒有這種緊急應變的能力,突發的外因是需要緊急應變的,因此就可以破壞這個功能。這就需要我們瞭解執著心力究竟有哪些能力。執著心力最基礎的能力就是產生念頭,在產生念頭之後,開始形成選擇性思維,也就是選擇性思維是後來的能力。所以我們的實證是必須回歸到它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產生念頭這個能力,也就是住於思維本體,必須達到這個層次。達不到這個地方,就不存在開悟不開悟的問題,外因來了也解決不了它的功能,無法把它的功能徹底摧毀。

選擇性維是在和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這些念頭出現之後,然後才出現選擇性思維的,所以要瞭解它在哪個階段形成的。那麼選擇性思維形成之後,我們就會選擇其中一個念頭,也就是和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這些具體化的念頭,我們將選擇其中一個念頭,選擇其中一個念頭之後,展開聯想,聯想一旦展開,身體的功能很快就會形成。也就是先要經歷一個呼吸,呼吸打開,呼吸打開之後,身體的覺受馬上產生,然後我們才可以使用現在這個身體,現在這種思維狀態,這就是選擇性思維產生的過程。選擇性思維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和物質狀態它的基礎,如果把選擇性思維破除了,那麼現在這種狀態也就擺脫了,就不可能再形成了。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實證最根本的就是解決選擇性思維的問題。佛教的方法非常多,所有的方法都是圍繞這個目的去進行的,先解決選擇性思維,然後你才能進入禪定中,要不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為了開悟,你也必須解決這個選擇性思維,解決選擇性思維之後,然後住於思維本體。

剛才說的禪定解決選擇性思維,它是怎樣解決的?它是解決念頭。因為它是住於思維內容的,所以它對選擇性思維的解決,是使用念頭去解決的。這一個又牽扯到另一點,剛才說的兩點,一個是執著心力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對念頭的認識問題。念頭的認識,咱們在這一章後面有一節是專門談這個念頭的演變的。念頭的演變,咱們剛才談過了,剛開始是抽象對立的一對一對念頭,逐漸形成了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這些念頭,但這些念頭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也是沒有前後的因果性的,瞬間的生滅,自生自滅的。當這些念頭形成之後,選擇性思維形成之後,我們再盯著具體的念頭展開相續性,於是就會進入相續性思維狀態,思維開始出現相續性的變化,因果鏈條開始形成。

在我們現在種狀態,我們所接觸到這些念頭,主要都屬於一個形象化的念頭,也就是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念頭。當我們返回去的時候,進入高級思維狀態,進入禪定中的時候,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念頭和念頭之間出現距離,拉開距離之後,過一段時間還會自動產生念頭。這些自動產生的念頭都是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它的心力是比較重的。凡是自動出現的念頭,心力一定比你當時所處那種狀態心力要重,因為這是受執著心的作用。所以為了擺脫這些念頭,因為這些念頭能夠讓你退失,只要你選擇這些念頭,一定能夠退失。也就是說在禪定中的時候,我們要掌握兩點,第一是這些自動產生的念頭,都是心力比較大的;第二,只要你使用這些念頭,你就一定能夠退失。所以在禪定中為了不退失,當這些念頭出現的時候,我們不由自主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念頭。怎樣解決?就是用另一些念頭去解決自動出現的這些念頭。另一些念頭就是一種“觀念”,我們心中要產生一些觀念,比如說“空、無我、非想、非非想”等等,就是這些觀念,這些觀念雖然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它的心力比較小、比較弱,就是執著心比較弱,它能夠克服那些自動出現的念頭,那些念頭的心力比較重,能夠對抗那些念頭,從而使我們能夠繼續住於禪定中。這就是整個念頭的演變,當然這些都是從思維上去談。

當我們進入現這個物質世界之後,由於我們只能和我們所選擇的某一個物質體保持心物一體的狀態,這樣就產生了一種能所的對立,產生了一種物質的境界。所有物質的境界也是一種念頭,不過這些念頭屬於一種境界化的念頭。因為我們選擇它、使用它、觀察它,所以它呈現一種相續性。當我們不選擇它、不使用它的時候,這些念頭將無法產生一種相續性思維,無法引起我們的思維產生相續性的反應。所以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現在這個物質世界,我們照樣可以住於思維本體,但這需要一種能力,需要一種艱苦的訓練,斬斷相續性思維,然後我們就住於思維本體。那麼這時候出現一種情況是什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些東西統統都是念頭的變異,當它出現的時候,比如說“看見山”,你不會在心中馬上升起“山的概念”,你在心中馬上就知道這是一種念頭,它自動就會跳出一個觀念“這個境界過來了”,那就是念頭。但如果是你已經起了一個“山的觀念”,但是你馬上告訴自己“是念頭,不是山”,這就說明是已經墮入“相續性思維”了。所以這個需要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然後才能達到,一般情況下需要從高級禪定中退下來。因為高級禪定中我們始終住於那種觀察念頭和解決念頭的狀態,現在我們退到平時生活中,無非就是僅僅“觀察念頭”,而不去想辦法“解決念頭”,因為一旦動念解決念頭,那麼瞬間就會進入禪定中。所以在生活中,從高級禪定中退下來的人,僅僅只需要觀察念頭就行,那麼這時候外界的一切對他來說統統都是念頭,他不會去思考這是什麼、這是什麼,不會思考其他的,僅僅只是住於這種思維本體。

這個就屬於我們念頭要進行瞭解,念頭包括“思維上的”和這種“物質境界”,物質境界也是一種廣義的念頭。通過對這些念頭的認識,我們將認識到住於思維本體有三種狀態。那麼,一種狀態就是住於一對一對的念頭,這個是住於思維本體的一個比較高級的狀態;第二個就是住於那些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的、瞬間生滅的念頭,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去實證的時候你所住的這種思維本體這個狀態;再一種狀態就是境界化的念頭,不再去觀心中的思維,只是觀外境,這些境界化的念頭,這種狀態是從高級禪定退下來的人然後在平時就住於這種狀態。這個是瞭解住於思維本體有哪幾個狀態。

在這裏我們需要瞭的就是,選擇性思維的產生,在哪個階段產生的;需要再瞭解第二點就是,選擇性思維屬於一個執著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形成的一種功能,不是執著心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執著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衍生出的一個比較複雜的功能。這個功能的破除,只能讓你得到兩種結果,一種結果就是住於禪定中,住於禪定中事實上並沒有真正破除這種功能,而是使用這種功能唯一的住於某一個觀念,也就是擺脫了它的高頻選擇狀態,但還是使用它;另一個就是真正的破除選擇性思維,然後住於思維本體。對選擇性思維的使用就這兩種,一種是破除它的高頻選擇狀態,住於另一種狀態;另一種就是完全破除它,破除了之後,住於思維本體。這是對選擇性思維的產生和它的破除。

選擇性思維的形成,瞭解它形成的原因,在我們將來從如來藏出來的時候,執著心力形成,剛產生的時候,你會立刻產生另一種觀念,就想馬上回去,任何人將來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執著心力剛升起,這種心力升起之後就脫離如來藏狀態了,這時候你馬上就會產生一個相反的觀念,就是想重新回去,這就是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一個是想回去的力量,一個是出來的力量。那麼後來產生的念頭,後來產生的這些功能,都是這兩種力量的反應。在那一對一對念頭中,出現的一對一對念頭中的前一個念頭都是和如來藏狀態相應的,它的心力是比較弱的,是指向如來藏的;後一個念頭全部是背離如來藏的。因為這些念頭非常的特殊,第一是它們成對出現,第二是它們自生自滅,第三是每一對念頭中的前一個念頭,它的心力一定是指向如來藏的,而後一個念頭一定是背離如來藏的。為什麼會先出現指向如來藏的,那就是因為我們潛意識中希望回歸如來藏,是因為你這種意願在發生作用,所以總是先出現回歸如來藏的這個念頭,然後那個相反的、執著心作用的那個念頭開始產生,產生對抗,這就是瞭解它們產生的基礎。

隨著自動出現的這些和、事、物結合的念頭的形成,我們將不可遏制的向下退失,就像高級禪定中一樣,這些自動出現的念頭,將會把我們拉下去引向退失。那麼這時候怎麼辦,這時候我們就主動的使用選擇性思維,這就是選擇性思維為什麼會形成,那是因為我們主動使用的問題,正因為我們要主動使用這些選擇性思維,使用的目的是什麼,就是形成專注,防止退失,想重新回去,通過專注去回去的。如果你使用的好,那麼就能穩定的處於這種高級的狀態,如果使用不好就退下來。

這就是選擇性思維它的產,產生是因為我們潛意識中要回歸如來藏,所以才產生了這個功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社會上人也在使用選擇性思維,都在使用選擇性思維,他們使用選擇性思維就是潛意識要回歸如來藏的一種表現。所以要瞭解選擇性思維它產生的基礎,為什麼要產生呢,目的是什麼,這個也必須瞭解。

這就告訴我們一點就是,在維衍生狀態一切事情的產生,都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要找出它的原因,原因找不到的話你根本就沒法利用,這就是選擇性思維的形成。選擇性思維的形成來說,這種思維功能本身並不是壞事,因為它是潛意識要回歸如來藏狀態的,它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我們不會利用,處於高頻選擇狀態,我們不會利用,所以沒辦法使用這種功能。再一點它屬於一個衍生的功能,那麼我們要回歸如來藏狀態,我們必須住於執著心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產生念頭這個功能,然後才能回歸如來藏。瞭解選擇性思維產生的一個過程、時機和產生的一個原因,根據它產生的原因,我們使用它,然後才能,只要你使用選擇性思維,你最終一定是住於禪定中的;如果你是破除選擇性思維,那麼你將住於思維本體。也就是對於選擇性思維的使用是這樣。選擇性思維的使用,你使用選擇性思維住於禪定中,這個是在選擇性思維它的內容、選擇對象上下功夫,但如果選擇性思維選擇的是能夠展開相續性思維的這些念頭,那麼我們將住於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如果選擇性思維選擇的是那些沒法展開相續性思維的單一化的念頭,那麼將住於禪定中。也就是說無論我們住於禪定中還是住於現在這種狀態,我們都是住於思維內容,唯一不同的是禪定中住的思維內容和我們現在所住這些思維內容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禪定和我們現在這種狀態它們的區別,它們的本質區別就在這裏,沒有其他的區別了,所以一定要瞭解這一點。

所以,對於一個沒有入禪定的,他是很羡慕入禪定的人,他認為禪定很高明。但是對於入過禪定的人來說,禪定絲毫都不值得去向往,因為什麼,和我們平時狀態沒有本質的區別,僅僅只是思維內容上的差異。所以要掌握佛教的實證去解除相續性思維,然後住於思維本體,只要不是住於思維本體就不屬於佛教,就不是佛教的實證,一定要瞭解這一點,因為我們實證的目的就是回歸如來藏的,不是去搞其他的。這就是對於選擇性思維它的瞭解。

那麼選擇性思維它在平時活動中表現,第一個就是它的選擇活動;第二個就是它對注意力的影響,這就是選擇性思維它的思維內容。選擇性思維的活動,它對我們實證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選擇頻率,我們平時生活中選擇頻率是非常高的,如果為了入禪定的話,那麼你必須首先降低選擇頻率。這就像過去過去人為瞭解釋實證的過程,畫了一個牧牛圖,防止這個牛去吃草,這個牛剛開始是頻繁的去偷吃人家莊稼的,這是選擇性頻率非常高,我們不斷的改變它,讓選擇頻率慢慢的降低,這就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活動的特徵,第一個就是選擇頻率;第二個就是選擇習慣,選擇性思維我們經常使用這種思維功能,慢慢、慢慢的就會形成習慣,這就是選擇習慣,選擇性思維的活動我們容易解決,但是習慣不容易解決,一旦形成這種高頻率的活動習慣,那麼是很難解決的。在我們的實證中,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努力事實上都是解決選擇性思維的習慣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即使我們觀察身體氣機的變化的時候,比如說是觀察那個氣機沿著經絡運行,氣機沿經絡運行這時候是潛意識發揮作用,一定要牢記這時候是潛意識發揮作用,只要是氣機沿著經絡運行一定是潛意識發揮作用。如果是選擇性思維處於一個活躍狀態的時候,那麼將會出現氣機走竄,那將不可能沿經絡運行,也就必須是達到潛意識作用,然後它才穩定的沿經絡運行。沿經絡運行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那就是因為選擇性思維習慣,因為它本身也是個潛意識,選擇性習慣會形成潛意識,這時候它會不由自主的活動,活動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那麼這就是你怎樣去解決選擇習慣這種思維功能的習慣性的活動,由於你無法直接去解決潛意識,所以這時候就通過潛意識活動的物質的表現,從物質角度發現潛意識的活動然後解決它。這就是在觀呼吸中為什麼會經歷這個氣機運行的過程,這個過程什麼意義?解決選擇習慣的,解決這個問題。

再比如說放鬆,因為氣機的反應是大數人剛開始實證還沒有達到這種層次,所以體驗不到這一點,但是最起碼的放鬆你能體驗得到。在放鬆的過程中,粗的這種緊張狀態你容易發現,因為這是選擇性思維它的高頻活動狀態,這個容易發現容易放鬆,但是在放鬆過程中放鬆到一定程度了,有時候剛剛放鬆過的肌肉群不由自主的又處於緊張狀態了,這時候你是沒辦法發現的,也沒辦法發現自己在思維方面是怎樣的又重新處於緊張狀態的。因為什麼,這是習慣在發生作用的,在這種情況下你怎樣才能破除這種習慣性緊張?那是通過物質方面,你發現剛放鬆部位不由自主又緊張了,也就是你根本不留意的,不知不覺就緊張了,這是選擇習慣在發生作用,那麼你就再放鬆。也就是說,剛開始的放鬆你解決的是選擇頻率的問題,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解決這一個的,那麼以後當你達到靜之後,那些不知不覺產生的緊張狀態,那個是選擇習慣,是一個潛意識的選擇習慣。你在不由自主的又處於緊張狀態,無法控制的處於緊張狀態,那麼這時候是最關鍵的時候,只要這個階段你能過了,那你將很快擺脫宏觀物質狀態,將會進入微觀物質狀態,也就是進入相當高層次的一個思維狀態。

所以從放鬆這個過程來說,分為兩個階,第一個階段就是破除這些明顯的選擇性思維活動,也就是高頻率的選擇性思維活動,第二就是破除選擇習慣。這是從選擇思維的這個過程我們來談實證的。因為什麼,因為選擇性活動,選擇性思維它是我們這種思維狀態特有的,只要你把他破除了,你就能證入高級狀態,欲界定或禪定。那麼它的破除,在實證中往往就是借助這種物質的手段去破除,放鬆正是這樣的,為什麼要放鬆,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同時也要掌握一點就是放鬆不能泛泛的而談放鬆,不能忽略放鬆,你把放鬆看得太簡單、太輕鬆了,這個根本不是這樣的。放鬆的原理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一定要掌握它的原理,掌握這個原理之後你就知道,放鬆是可以說在實證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掌握原理之後你又應該明白,放鬆不是說你隨隨便便就能夠解決的,它必須經歷一個過程,你平時能夠放鬆的僅僅只能放鬆那種粗的階段,也就是明顯的緊張,那種細微的緊張你根本發現不了。放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根本就觀察不到身體的這些緊張情況,事實上內在的深層的緊張,深層次的選擇還在發生作用,那麼這時候往往還需要借助氣機的反應,氣機反應才能達到真正放鬆的狀態。

舉例來說,在氣機運行的過程中,你覺得機在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了,卡在哪里了,沒法運行,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選擇性思維的選擇性習慣在發生作用,在這個地方不由自主處於一種緊張狀態,無法放鬆。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反過來發現是思維發生問題,你開始調整思維,只要你思維調整了,放鬆了,也就是說道家的話,就是還虛的狀態,那麼達到這種狀態,解決之後,在思維這方面解決之後,在物質方面氣機反應方面就會瞬間打通的,瞬間就通暢了。這因為心物是一體的,只要你思維方面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物質方面立刻就會表現為一種非常通暢的狀態。這就是說選擇性思維它的潛意識的作用我們是根本沒法直接解決的,我們必須借助對物質方面的觀察去解決潛意識方面的這樣的問題。

至於說對選擇性思維的解決,我們分為幾個程去解決,如果你是直接去解決的就是這樣去進行的,借助物質方面就是通過這個過程,先放鬆粗的這種狀態,再放鬆細的,就反反復複的放鬆。放鬆一般情況下就可以達到身體的覺受基本消失的狀態。

如果這時候你不想去通過身體再進行放鬆的話那你可以去觀察身體外的觀察點,這一點是最關鍵的。就是當身體的放鬆已經達到身體的覺受基本消失基本模糊,那麼這個時候有兩條路去走,一條路是比較快的,就是選擇身體外的觀察點,一定不能觀察身體,一定要牢記這一點,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再去體驗身體的。因為身體是和相續性思維相應的,如果你體驗身體的話那麼將會走向微觀物質,身體的氣脈將會表現出來,那麼這個過程將是非常複雜的一個過程,因為什麼,潛意識的破除是不容易的。這時候就可以跳過去,跳過去就是觀察身體外的觀察點,設置身體外的觀察點,依靠身體外的觀察點去提高思維狀態,那麼就可以去解決選擇性思維的問題。

所以對於選擇性思維的活動,我們需要掌握的兩,活動方面對實證產生的影響,一個就是選擇頻率,一個就是選擇習慣。這兩個方面解決了,那麼我們就不用再擔心沒辦法解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沒辦法證入禪定中。過去有很多很多的實證方法,我們大家在實證中也接觸了很多很多的實證方法,這些實證方法基本上就是圍繞這兩種去進行的,要解決選擇頻率和選擇習慣去進行的。就是通過解決這種思維功能,我們說每種思維狀態都有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徵,要把這個思維狀態的特徵解決了,我們就證入其他思維狀態了。我們現在這個思維狀態正是這樣的,選擇性思維是它的一個特徵,我們解決它之後就證入其他思維狀態了。所以在實證中我們使用的很多方法都是依據這個原理去進行的。

然後選擇性思維它的另一個特徵是什麼?就是一個意力,它在注意力這方面,由於它是一個高頻活動的狀態,所以會導致它的注意力不強。注意力的強弱是和選擇頻率成正比的,選擇頻率過高,我們在大街上到處看,不停的看、不停的看,那麼你對某一事物的注意力就達不到,你無法觀察到它的很細微的變化。只有選擇頻率降低之後你才能形成專注,也就是說在實證中,我們怎樣才能形成專注?只要你能降低選擇性思維的頻率,就一定能形成專注,你不要再去想什麼、什麼樣的方法形成專注,只要降低頻率就可以了。這一點主要用於哪里?用於普遍性留意,潛意識這個功能,有的人在念佛的過程中,因為什麼,你選的觀察對象不具有吸引力,不可能快速形成專注的,那麼這時候怎樣才能通過念佛達到專注?那就是降低選擇頻率,不讓選擇性思維處於高頻活動狀態,在念佛的過程中不斷排除選擇性思維,讓它處於一個極低的活動狀態,也就逐漸逐漸停止活動。只要選擇頻率能夠降低,專注就馬上形成。所以一定要牢記這一點,我們專注能力的形成是通過不同途徑去進行的,你可以改變思維內容,也可以去改變選擇性頻率。所以在這裏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的注意力與選擇性頻率是一個反比關係,這個原理重點是適用於普遍性留意使用的時候所用的。有的人在使用潛意識就是普遍性留意去實證的時候,他總是想“怎麼樣才能形成專注?”,這個問題他不能解決就是不了解這個原理,瞭解這個原理之後就沒有問題了。

我們在對選擇性思維的認識上,還有一個就是選擇性維它的選擇內容,也就是說選擇性思維它的運作。選擇性思維,我們平時之所以能展開相續性思維,那是因為選擇性思維選擇了某一觀察對象以後展開運作,這樣才形成的。也就是說對於思維運作,我們必須擺脫那種參與思維運作的習慣,也就是說,不使用選擇性思維,這必須是我們在生活中要經常注意的。我們在實證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因為你現在經常使用選擇性思維,所以你不由自主就會住於思維內容。比如說,我們在觀察念頭的時候,你不由自主就會加入一個觀念,就是——判斷念頭的好壞,你認為這個東西不好。我們實證中也是這樣的,好多好多事情都是產生一個判斷,判斷好與不好,當你判斷好與不好的時候,思維將馬上展開。比如說身體上的疼痛,或者是住到一個外境,比如說你正在坐在這裏,在這裏你打坐的,然後是外面過車了或者什麼聲音了,你聽到了,聽到了你立刻就會產生一個觀念,這個不好,影響嘛。也就是你不由自主就會產生這樣的觀念,而一旦你產生這樣的觀念,思維將馬上展開運作,也就是說,選擇性思維馬上就發揮作用,將會選擇其中一個觀念展開。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瞭解選擇性思維在思維運作過程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瞭解這一點之後,你就可以知道,實證是在哪個地方用功。也就是說你要瞭解這個思維運作的過程,然後你在哪一個環節用功,你在哪一個環節進行實證,改變哪一個環節。思維運作的過程改變哪一個環節,改變哪一個環節你將證入不同的階段,比如說你改變思維內容,思維運作的過程,思維內容,你將證入禪定中;改變這個相續性的特證,你將進入一個靜啊或者是其他狀態;如果你是把實證的重點放在不使用選擇性思維這個地方,也就是說,不加入判斷這個地方,那麼這時候你將住於思維本體。就是過去人說的“實證時自己要像一個鏡子一樣,什麼來了都能照得見,但是不跟著它走”,也就是說“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那麼這時候就是住於思維本體。也就是說,對於選擇性思維,它的運作的規律,對於思維運作的過程,它的作用我們一定要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