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本體學基礎理論解讀: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與觀呼吸
清凉月
下麵看“選擇性思維的破除”,上面說的是“選擇性思維的表現”的幾個過程。選擇性思維的破除,關鍵是一個使用問題,有時候我們在實證中不完全是破除,有時候是使用的,怎樣解決選擇性思維的。有的時候我們是為了解決,因為我們現在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並不完全是為了解決思維衍生狀態的,這是由實證目的決定的。因為我們的實證目的是解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所以有時候的實證我們是需要利用選擇性思維證入禪定中的,證入禪定中來解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當然也可以通過破除選擇性思維,然後證入如來藏狀態。所以對選擇性思維的解決就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選擇性思維,證入高級狀態,另一種就是破除選擇性思維,回歸如來藏。
當然破除選擇性思維,是回歸如來藏的一個前提,破除選擇性思維之後,我們將不參與思維的運作,我們將客觀的觀察思維的運作、思維的變化,也就是住於思維本體,這是破除選擇性思維的一個結果。選擇性思維之後我們就住於思維本體,然後破除執著心力,就回歸思維根本狀態。這就是我們對選擇性思維的認識,認識了選擇性思維之後就能應用它,這時候我們就不會再去對選擇性思維非常的排斥,我們能夠很好的應用它,應用它去解決一些問題。當我們對選擇性思維的原理瞭解之後,我們就可以靈活的使用它,既可以使用它進入禪定中,也可以隨時解除它的作用、破除它的作用。
然後我們再談,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普遍性留意和選擇性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是用選擇性注意作為主要思維功能進行思維的。也就是說,我們選擇性注意觀察到哪個點,那麼普遍性留意將會緊緊的跟隨選擇性注意對他的周邊進行觀察。也就是選擇性注意是作用於一個點,普遍性留意作用於這個點的周邊環境,也就是以這個點為圓心畫周邊環境的。一定要瞭解這一點,這一點在以後觀呼吸中要反過來應用的。因為觀呼吸是用潛意識去觀的,潛意識觀的時候,那麼你是先確定了一個觀察對象,在確定了這個潛意識的觀察對象,然後你才去確定選擇性注意該怎麼觀察它。在現在你是以選擇性注意為圓心去畫的,畫這個普遍性留意的作用範圍的,那麼當觀呼吸的時候是反過來相反,先確定了這個點,普遍性作用的點,然後才把選擇性注意放在其他地方,不能再作用於這個地方,呆會兒咱們觀呼吸的時候再去談。因為觀呼吸中,最關鍵的點就是處理這兩種思維功能該怎樣使用。在觀呼吸中,凡是出現的問題統統是因為這兩種思維功能沒法處理好,所以才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咱們前幾天說的,《西遊記》就是豬八戒和孫悟空他們兩個的矛盾,就是這兩種思維功能的問題。
那麼,在選擇性注意的使用上,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關於眼睛的使用問題,目光內視向下、目光內視向上的問題。因為在禪定形成的時候、專注形成的時候,我們總是目光內視向上的。這就告訴我們,就是在實證中的時候要注意結合身體的變化,靈活的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在目光內視向下的時候,將是與靜相應的,這就是我們在觀呼吸的時候,目光內視向下觀鼻前虛空,過去的書上說的就是“眼觀鼻、鼻觀心”。眼觀鼻,事實上不是盯著鼻子尖整天這樣去死盯盯地觀的,把注意力放在鼻前很近的這個虛空狀態。我們選擇的觀察點,既不在身體內,也不遠離身體,如果在身體內的話,那麼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注意一定會干擾,如果遠離身體的話,我們將無法體驗身體的微觀物質狀態,體驗氣機狀態無法通過對身體的觀察,然後去證入高級狀態。所以我們選擇的觀察點是不能在身體內,也不能遠離身體。那麼這樣我們根據在實證中眼睛的變化情況可以把對身體外的觀察點分為兩類,一類是觀察鼻子前面的虛空,這樣的虛空;一類是觀察眉毛前面的虛空,也就是玄關。玄關不在體內,也不遠離身體,而不是說我們現在把兩個眉毛之間稱為玄關,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將最終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在道家裏面這種問題出得多得不得了,練氣功的人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這樣的,把目光盯在這個地方,認為這個地方開天目等等,結果就是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再一個就是我們通過對目光的形成,目光變化的情況然後瞭解這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
下麵,咱們結合觀呼吸來詳細談這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因為在觀呼吸中,觀呼吸的整個過程,事實上就是這兩種思維功能使用的過程,你會使用了,觀呼吸就成功了,你不會使用就一定會出現很多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層出不窮的。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在觀呼吸中這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
瞭解它的使用必須先瞭解觀呼吸的原理。我們實證是為了證入高級思維狀態的,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有兩種思維功能,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這兩種思維功能是從高級思維狀態的這種潛意識專注分裂而成的,那麼反過來我們回去的時候,就是要把這兩種思維功能融合在一起,重新形成同一個思維功能,就是潛意識專注,把有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合併在一起,重新融合為一個思維功能----潛意識專注。潛意識專注的形成就必須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這種潛意識達到穩定、深刻這兩個目標,兩個要素,只要能使平時的潛意識達到一個穩定、深刻,那麼就能夠形成潛意識專注,就能把二者融合為一體。
那麼怎樣使潛意識專注達到穩定、深刻?這就要瞭解我們平時的潛意識為什麼不穩定、不深刻,那是因為我們平時在生活中都是使用選擇性注意為主導功能的,普遍性留意,潛意識功能處於一個次要的狀態,屬於一個輔助的思維功能。那麼反過來我們必須要讓潛意識發揮主導功能,發揮主導作用之後,然後把這兩種思維功能融合為一體,這樣才能成功。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潛意識發揮主導作用?怎樣改變我們平時使用選擇性思維為主導功能的這種習慣,然後重新反過來形成讓潛意識為主導功能去實證?這就要求我們借助一定的手段才行,借助什麼樣的方法,借助什麼樣的手段去進行?通過觀呼吸,呼吸是和潛意識相應,是潛意識的表現,我們去體驗呼吸,體驗呼吸的過程就是使用潛意識的過程。當我們和呼吸牢牢的拴在一起的時候,潛意識就會進入一種穩定、深刻的狀態。因此,觀呼吸的原理是什麼?觀呼吸的原理就是為了培養潛意識,使潛意識達到穩定、深刻的狀態。觀呼吸的要點是什麼?觀呼吸的要點就是要和呼吸合二為一,也就是要和呼吸融為一體,用過去的話說就是“意氣相依”,與呼吸合二為一。只要你能夠專注的體驗呼吸,和呼吸合二為一,那麼潛意識專注就一定能夠形成。這就是觀呼吸的原理以及觀呼吸的目的,和觀呼吸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怎樣注意的。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會選擇對呼吸進行觀察,實際上和潛意識相關聯的身體現象有很多的,比如說心臟,心臟是和潛意識活動相關聯的,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心臟,從操作性方面去談,呼吸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所以我們採用呼吸去進行觀察。
然後看,觀呼吸中對兩種思維功能的使用。我們先談“用普遍性留意觀呼吸”,使用普遍性留意觀呼吸,它就需要我們在操作中注意一點,就是要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觀察呼吸、體驗呼吸,而不能刻意、專門去體驗呼吸。那麼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點,就是怎樣解決選擇性注意的問題,因為對潛意識的干擾最大的就是選擇性注意,你怎樣解決它。因為呼吸在身體內,是體內的,你如果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體內的話,一定會對呼吸產生干擾,因此在觀呼吸中,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把選擇性注意放在身體外,不能讓它在身體內,也就是說不能直接讓選擇性注意去專門的、死盯盯的去觀這個體內的這種呼吸。而我們平時總是相反,我們很多人在觀呼吸的時候就是用選擇性注意去觀身體內呼吸的腹部的起伏,或者呼吸長呼吸短,習慣於使用這種思維功能,專門的去觀察呼吸,結果就怎麼,就會造成干擾,因為呼吸是和潛意識相應的,選擇性注意正好是有意識思維,一定會對呼吸造成干擾,導致它不穩定。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把呼吸放在身體外,放在虛空,身體近前的虛空,放在這個地方,然後用眼睛的餘光,咱們平時說是用眼睛的餘光,所謂眼睛的餘光就是用潛意識,只不過社會上的人他不了解什麼是潛意識,所以他就說是用眼睛的餘光去觀察這個呼吸。那麼這時候就是,我們要似有似無、若即若離、若有若無地去觀察呼吸。這一個是,觀呼吸中,操作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說你想讓觀呼吸去符合它的基本原理,就這樣去觀察。
在觀察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是要形成靜,所以我們是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鼻子前面,鼻前虛空,就輕輕的閉上眼,然後用眼睛餘光盯著鼻子前面這個地方,然後就是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這裏,然後有意無意的觀呼吸。那麼接下來還有兩點,就是你是怎樣體驗呼吸的,你是體驗體內的呼吸,還是鼻子這個地方的呼吸。如果你體驗呼吸,你和身體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那將會出現另一個發展方向,那就是身體的微觀物質將會形成。
如果你是完全不去考慮身體的覺受,你僅僅只是體驗呼吸,也就是相當於把這個呼吸單獨摘出來了,摘出來放在鼻子前面這個地方,你僅僅體驗呼吸,而絕不去體驗身體,無論身體發生任何反應,都絕不去體驗,那麼這時候你將以呼吸作為所緣,是跳躍性的發展,因為你將跳過身體的階段,而證入高級狀態。那麼這種方法是在觀呼吸中,也就是從身體方面走,在出意生身裏面,是一個最快捷的方法,是最不容易出現問題的方法。也就是說始終是在鼻子這個地方去觀察呼吸,逐漸逐漸形成高度專注,然後借助一種物質狀態,就是光的狀態,借助這個狀態證入高級欲界定,欲界定分高低不同層次的,然後得意生身。這是比較快捷的一種方法。
那麼另一種方法就是,一邊把注意力放在鼻子前面這個地方這樣體驗呼吸,但體驗呼吸的時候它是和身體牢牢拴在一起的,那麼這樣將會引發身體氣脈的反應。
剛才說的,你要掌握幾個要點,掌握這幾個要點是非常非常關鍵的,這幾個要點如果掌握得不住的話,將很快進入一個很被動的狀態,走了一個彎路。這幾個要點就是,第一要置於鼻子前面的虛空,第二一定要把呼吸轉移到鼻前虛空進行觀察和體驗。這時候要牢記一點,就是一定要放棄對身體宏觀物質狀態的任何體驗,絕對不能去體驗,無論它怎樣變化,無論這種覺受多麼美好,一定不要去體驗。這就是使用普遍性留意去進行觀呼吸,它比較快捷、簡單的一種方法。
然後我們需要掌握一點,就是上面說的“怎樣把呼吸轉移到體外去觀察?”,你覺得這個好像很難,其實這個一點都不難,因為我們平時習慣於使用選擇性注意,你現在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鼻子前面這個虛空,你用普遍性留意,用潛意識去觀察呼吸體驗呼吸的,當專注力形成的時候,兩種思維功能將融合為一體。因為你又沒有體驗身體,根本就不去體驗身體,那麼它將怎樣融合,將跟隨選擇性注意去融合,選擇性注意在哪里,它將跟著選擇性注意去融合。也就是說,實證的結果逐漸、逐漸你將只能體驗到呼吸,但絕不會去體驗到身體的覺受,身體覺受絲毫沒有了,將來發展的結果就是,你根本感覺不到身體有哪些覺受,胳膊在哪里、腿在哪里,身體整體的覺受都模糊了,唯一的只剩下呼吸了。在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你能夠體驗到這種呼吸的氣機的微觀物質狀態,但是絕不能體驗到身體其他的反應,沒有身體位置的感覺等等。這個和接下來的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的是根本不一樣的。那個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的時候,你將也能體驗到身體的氣機的微觀狀態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一定是和身體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會有明顯的那種身體覺受,所以它的發展是比較曲折的。在這裏需要把握的一個要點,就是怎樣把呼吸轉移到體外進行觀察,那就是說你不能體驗身體,僅僅是觀呼吸,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鼻前虛空,只要做到這幾點,那麼自然就能夠把呼吸轉移到這個地方去觀察。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觀呼吸會跳躍性的發展,將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是一個非常快捷和安全的方法。
那麼使用普遍性留意去進行實證的時候,按照觀察側重點的不同,往往是兩種結果,一種是側重於觀察思維,轉移念頭;一種是側重於體驗物質。這個咱們不詳細談,因為這個涉及到身體氣脈這一塊,那個是非常複雜的,將來用專門的時間去談。
接下來咱們看“用選擇性注意觀呼吸”,由於我們平時習慣於使用選擇性注意,所以在觀呼吸中你不了解原理,所以這時候你不由自主也會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我們大家平時就是這樣的,很多人的觀呼吸就是這樣的,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因為不了解原理,所以不得不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所以你可以看得到,對於觀呼吸原理的瞭解是非常關鍵的,原理不了解,你就根本不知道該怎樣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所以你實證的路就是非常非常的曲折。
那麼你在不了解原理的情況下,你就使用選擇性注意觀呼吸,這時候該怎樣解決。這時候在解決方面使用兩種方法去解決:一種方法就是改變思維內容,因為選擇性注意有一個特徵是什麼,它對新奇特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然後它能快速形成專注,而一旦形成專注,它將不再去頻繁的選擇,也就是選擇頻率將會被破除。對觀呼吸影響最大的是選擇頻率,而不是選擇性思維本身。一定要瞭解這一點,是選擇的頻率,它不停的選擇、不停的選擇,就是思維散亂的很,我們平時說的散亂心,就是它的問題,一旦它對觀察對象能夠形成專注的時候,它將不會再選擇,它將和普遍性留意合二為一,兩種思維功能合二為一去專注的觀呼吸。
所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對觀察對象進行設置,對呼吸進行設置,所以我們平時觀呼吸時習慣用的方法就是數呼吸,有的是體驗鼻翼的扇動啊或者是氣流進出的這種強弱冷暖啊,或者故意加大腹部的起伏啊等等、等等。這些方法通通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對觀察對象進行設置,讓它具有吸引力,讓它能夠適應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注意它的功能,適應這樣一個功能之後,然後它才能夠形成專注。這就是因為你的實證出現問題了,你不了解原理,你錯誤的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所以最後你不得不進行設置,這是我們過去在很多書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這樣去設置、去觀察,這樣的方法是因為出現問題,所以才去這樣使用的。不出現問題,是根本不需要這些方法的。所以在佛教的經典裏面,釋迦牟尼從來就不談這些,因為是有問題,所以才出現後來的方法。在佛陀他的經典裏面,只談正確的,不談這些錯誤的。所以對觀呼吸,我們就必須瞭解原理,瞭解原理之後,你才能夠真正的按照佛陀所教的方法去進行。
那麼解決選擇性注意它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要把選擇性注意置於體外,然後用潛意識普遍性留意去體驗呼吸。這個和剛才有點不同就是什麼,剛才的潛意識普遍性留意去體驗呼吸的時候,是不體驗身體,這個地方正好相反,體驗身體。
前面那一個方法建立的前提是瞭解原理,所以你不體驗身體,這個地方因為你不了解原理,所以你覺得觀呼吸就是體驗身體呼吸的,就是這樣的。所以你在體驗呼吸,觀呼吸過程中,始終和身體牢牢結合在一起,這樣將會出現一個過程,因為你也知道把呼吸放在體內的時候,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體內去觀察呼吸的時候,會干擾呼吸,所以你會形成一個經驗,什麼樣一個經驗,就是咱們剛才說的,把選擇性注意放到離開呼吸遠離一點的虛空裏面,身體外的虛空,然後用眼睛的餘光,因為在生活中習慣使用這種方法,用眼睛的餘光來體驗呼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自然而然的就會使選擇性注意不再干擾呼吸,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這是我們大家在生活中一種良好的生活經驗,所以正是這種經驗,幫助你能夠把觀呼吸進行下去。如果沒有這種經驗的話,你根本就沒辦法去觀的,因為這個觀法根本是錯誤的,不能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利用這種生活中的經驗,我們有時候可以閉上眼,你專門的去練習,怎樣以潛意識為主導去進行觀,一定要改變我們平時使用選擇性注意為主導功能這種思維習慣。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專門地去訓練一下,你拿一個蘋果,放在桌子上,你先訓練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察,那麼這時候,你就盯著它,專注地去觀察。接下來你再訓練使用普遍性留意去觀察,以普遍性留意為主導去觀察,那麼這時候,你就必須把選擇性注意放在別的地方,用眼睛的餘光去觀察、去體驗這個蘋果,在生活中就可以這樣訓練,你訓練得純熟了,那麼將來你再去觀呼吸的時候就容易得多。
所以就是,這種方法幫助我們解決了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呼吸的問題。那麼這種方法將經歷一個過程,就是剛開始,選擇性注意放在身體外,鼻前虛空,放在鼻前虛空然後你體驗身體的呼吸。因為你是體驗身體呼吸的,在這個地方最關鍵的點是這樣的,你把呼吸和身體牢牢的拴在一起,那麼這時候自然就會引發身體方面的一些反應,身體方面,比如說氣機的反應。氣機反應之後逐漸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明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了,那麼它自然就會把選擇性注意,從鼻前虛空轉移到體內,那麼這時候選擇性注意將會投入體內對呼吸進行觀察,兩個思維功能合二為一,觀察這個氣機的變化。也就是說從選擇性注意這個過程,你可以看得出來,它是先在體外,然後進入體內。
過去人說的孫外公,孫外公就是孫悟空,孫悟空經常游離在外的,實證的過程中,它會逐漸逐漸由外進入內,因為它是從外面來的,所以我們稱之為孫外公。注意這個名詞是怎樣給他起的,這個名詞是怎樣形成的。這就是選擇性注意游離在體外,然後逐漸轉移到體內。在體內觀察的過程中,隨著微觀物質越來越明顯,這時候微觀物質的其他特徵——氣機,剛開始展現的氣機,氣機逐漸逐漸表現出一種光,光的特徵漸越來越明顯。光是一種高級的狀態,隨著光的特徵的明顯,將完全甩開宏觀的這種身體狀態,重新住於虛空狀態。也就是說,在實證中大家看到,好像是有一個意生身一樣,從身體出來,游離了。那麼從選擇性注意它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得到,未來的意生身,你證意生身的時候將經歷一個過程,就是觀察先從體外,然後轉移到體內,然後由體內轉移到體外。它會有這個來回折騰的過程,反復的過程。
如果你是像第一種方法,完全使用普遍性留意形成意生身的,那麼將不經歷這個過程。之所以經歷這個過程,因為觀察出現問題,所以它要這樣去形成。如果你是完全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實證,兩種思維功能同時置於體外,然後單單的體驗呼吸,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將會跳躍性發展,身體氣脈這個階段將會快速的過去。因為身體氣脈是和靜相應的,你在使用潛意識普遍性留意去實證的時候,會快速形成潛意識專注的,很快將會進入光的狀態,那麼意生身這個過程,它的解決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在道家的實證裏面有頓法和漸法之分,頓法是就是先天性的,符合這種原理,符合這個原理就快得多;漸法就是因為你不了解,之所以是漸法,那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它的原理,所以走的路非常的曲折,有一個進去再出來的過程。所以要瞭解這兩種思維功能,之所以在實證中會出現這樣的曲折,就是因為對思維功能根本就不了解,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曲折。這就是經驗主義最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裏,經驗主義就是根本就不去考慮原理,在摸索中,摸著石頭過河,摸索著進行,出現問題了,才想辦法解決。這樣的路比較曲折,也容易出現問題。
咱們簡單把這些文字發一下,文字發一下之後,你下去之後,能好好瞭解。至於說你現在不了解這些文字,那個也沒關係,咱們將來在《實證學》裏面,這些東西都會系統的去談,現在僅僅是簡單的談一點,因為現在是為了結合基礎理論去談的。
之所以我們要談一些實證的東西,那是因為對實證的東西瞭解之後,你會發現,基礎理論是最關鍵的。很多人實證中,抓不住關鍵,他認為方法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方法是次要的,原理是最關鍵的。原理明白了,你才能掌握住方法它的側重點。這就像觀呼吸一樣,如果你不了解原理,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個觀呼吸究竟該怎樣操作,所以你會聽到一些方法,你就把它當作非常好的方法,但事實上那些方法是有問題的,你不了解原理你根本就判斷不了它的問題。
所以,咱們今天就結合觀呼吸,它的實證來談。通過這種結合,我們以後要樹立一個觀念,就是原理重於方法。一定要牢牢的抓住原理,抓住原理之後,你的實證將非常靈活,想怎樣做就怎樣做。
比如說選擇性注意,你使用選擇性注意去觀察的時候,那麼怎樣讓選擇性注意直接投入體內。剛才談的方法是選擇性注意是放在體外去觀察,當體內的微觀物質達到一定程度了,自然而然的轉入體內。那麼反過來,你可不可以直接去投入體內觀察,這個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過投入體內觀察,你必須去使用選擇性注意它的特徵。選擇性注意對新奇特事物容易形成專注,也就是說你必須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快速形成專注,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觀呼吸一定沒法觀,它是一定在體內給你擾亂得不得了,搞的你根本就觀不成,這時候怎麼做?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對呼吸進行設置,另一種方法就是快速讓身體的微觀物質展現。怎樣展現?過去人用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暗示,讓微觀氣機形成,當然這剛開始形成的是氣痞,比如說有的是觀穴位,觀某一個點,就是讓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地方。或者使用一些暗示,你比如說有的同志,吃東西的時候,吞咽唾液的時候,暗示這個唾液,直接下到下丹田裏面,經常這樣的暗示、暗示,只要你這樣暗示,氣機,因為氣機是和潛意識相應的,潛意識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然後氣機將向這個地方聚集。
這一個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的病人經常生氣,習慣於生氣,這時候不由自主這個氣機就向兩肋聚集,兩肋串疼、走疼。氣機向這個地方聚集,時間長了它就形成一種氣痞,只要你稍稍有一點不如意,心情不愉快,這個地方馬上就出現結疼,表現得非常非常的明顯,快速出現結疼。我們的暗示也是這樣的,你經常這樣暗示,氣機就會朝著那個地方聚集。
舉例來說,你認為下丹田這個地方很關鍵很重要,氣機在這個地方聚集,經常這樣暗示,經常這樣暗示,那麼氣機一定會朝著這個地方聚集,時間長了慢慢就會形成氣痞。一定要瞭解,這是因為你使用選擇性注意,所以形成氣痞,氣痞在這個地方聚集。氣痞這個東西一旦形成,它將非常明顯。正是因為它明顯,所以才能夠引起選擇性注意的關注,選擇性注意才會安住於這個氣痞,不再處於高頻率選擇狀態,不再處於散亂狀態,也就是散亂心在這個地方將會被我們牢牢的拴在某一個觀察對象上,將不再去散亂。
氣痞雖然是一種病理的狀態,但是我們要對它有一定的認識,就是一切浪花都是海水,氣痞也屬於微觀物質的妙用,如來藏的一種妙用,如來藏的一種狀態,所以它一定也帶有如來藏的特徵。只要我們善於利用它,一定能解決它,通過它去提高實證效率。氣痞正是這樣的,氣痞一旦形成,專注力往往非常強,你將把注意力集中於這個地方。也就是說你想觀呼吸快速形成,也就是說你想使用選擇性注意放於體內去觀呼吸,那麼你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很容易成功。你稍稍一放鬆,氣痞馬上形成,然後你開始觀氣痞,把呼吸和氣痞結合起來,你觀這個氣痞在呼吸,有一個氣團在呼吸,它一吸一呼的,這樣去觀的時候,很快就能和它達到意氣相依的程度,逐漸逐漸由氣痞開始轉化為真正的氣機,真正的氣團,真正的微觀物質。
所以這就是我們使用選擇性注意觀呼吸的時候使用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它置於體外,然後再逐漸逐漸轉移到體內;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投入體內,這樣去觀察。這就是我們在觀呼吸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兩種思維功能的問題,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如果這兩種思維功能解決不了,麻煩得很。
關於氣痞這一個也沒必要去過分的認識,將來在《實證學》裏面還會詳細談,因為這個形成過程,用很多方法都可以形成,形成之後它有哪些特徵,這些都瞭解一下,它的形成它的特徵。有人問“氣痞是什麼狀態?”,這就涉及到氣痞的特徵,氣痞的幾個特徵,如果是搞過醫學的話,接觸過各方面的病人的話,往往是瞭解的比較清的。這幾個特徵簡單的瞭解一下:一個是形狀方面,就是形態學方面,氣機在氣痞的形態學方面表現得不穩定,不規則的圓形,因為什麼?這時候散亂心還比較明顯,心物是一體的,不穩定、不規則的這種圓形。如果是真正的微觀氣機的話,那麼它是很穩定、很規則的、很美好的氣團。氣痞的第二個特徵就是美感較差。因為什麼?它是和散亂心相應的,所以美感比較差,你氣痞的形成往往覺得不舒服,這個氣機不停的走竄。所以很多人他覺得腹部這個東西,它一會跑這裏、一會跑那裏,有時跑到頭上,這樣就非常的痛苦,氣痞它有這樣的特徵。第三就是它的不可控制性。你覺得這個東西不容易控制它出現問題,其實它的所謂的不容易控制,那是因為散亂心比較重。因為心物是一體的,它是和散亂心一致的,所以就不存在控制不控制的問題,思維解決了,自然會處於一種美好的狀態。這是對於氣痞簡單的瞭解,從它的形成,它的原理,它對實證的意義,我們該怎樣利用,從這幾個方面暫時的瞭解一下。
關於觀呼吸這一個,不要把它看得非常的神秘,觀呼吸在實證中,是最簡單的,因為它完全是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形成。就像咱們過去說過一句話,一定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去認識觀呼吸,站在歷史的高度去認識。你體驗一下自己吧,自己平時睡眠的時候是怎樣觀呼吸的,我們很多人在睡眠的時候都是通過觀呼吸睡眠的,觀呼吸睡眠的過程中你是怎樣在體驗呼吸的。最多是三種方式,三種方式去體驗。
一種方式就是,有的人就是,僅僅去在體驗呼吸的過程中側重於觀察思維,觀察思維是怎麼樣的,我們躺在那裏思考問題,體驗這個思維的問題。有的人是在觀呼吸的過程中,把呼吸轉移到鼻子前面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只體驗鼻子的呼吸。體驗鼻子的呼吸根本就不去觀察鼻子是怎樣呼吸的,就是咱們剛才說的,必須轉移到體外,僅僅體驗呼吸不去體驗身體。這就是我們平時觀呼吸的第二種方法,我們平時睡覺就是這樣的。但是有的人睡覺他是在體驗身體內的呼吸的,他把選擇性注意放在體外,但是潛意識普遍性留意是觀察腹部這個一起一伏,他是體驗這樣的呼吸的。
你現在閉上眼,這個根本就不用專門的去想,專門的去造作,你只需要現在閉上眼,想一下你平時是怎樣睡覺的,你睡覺的時候是怎樣觀呼吸的,就是這三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側重於觀思維,另一種方法就是觀鼻子這個地方的呼吸,其他身體部位統統不管,再一種方法就是體驗身體內的呼吸,就這三種。三種方法將達到不同的結果,直接觀察思維的話,慢慢、慢慢的就轉為觀心了。如果你要是不參與思維內容,那麼你將住於思維本體,如果你參與思維內容運作,你要麼達到靜,要麼進入睡眠,通過靜進入睡眠,要麼就是思維內容如果單一化的話,就進入禪定。這就是你在觀呼吸的過程中,你把側重點放在思維上面。
如果是第二種方式,你是僅僅在鼻前虛空去體驗呼吸的,那麼這個發展將會不再受身體的束縛,發展往往是跳躍性的,比較快。但這時候操作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習慣於使用選擇性注意,所以這個是最麻煩的,習慣是最關鍵的,在這裏就是習慣出了問題。
那麼第三種是體驗身體的呼吸,那麼這時候將必然的誘發身體氣機反應,最終你將走上身體氣機這個道路。
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定要對呼吸站在一個正確的立場上去認識,而不能把觀呼吸看得非常神秘,神秘得不得了,然後在操作中將沒法下手,會被某些方法牢固的束縛,而不會靈活的使用這些方法。關於觀呼吸實證的操作,根據一個目的,然後進行操作的。
但是對於觀呼吸的掌握,我們前幾次談過了,觀呼吸的掌握就是借助睡眠進行實證。觀呼吸是最簡單的,在實證方法裏面它是最原始的,最簡單的方法。無論是佛家還是其他的家,在觀呼吸這個方法上可以說是都使用的,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一種方法。那麼對於它的掌握,你只需要掌握一點就行,那就是“你會睡眠就會實證”。因為它剛開始的形成就是從睡眠中去發現的。咱們以前談過的,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古代的人,生產效率高,土地非常廣袤,是四季瓜果飄香的,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新的生產工具投入使用,效率非常高。那個時候娛樂措施非常少,所以大量空閒的時間沒法打發,沒法處理這些空閒時間,那麼就怎麼辦,通常是休息。休息時間長了,然後就是沒法再睡著,根本就睡不著,經常睡覺的人你不可能始終處於睡覺狀態的,睡不著了,這時沒辦法,就開始觀呼吸,慢慢、慢慢的就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
所以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掌握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就是躺著入睡。躺著入睡它的最大特徵是能夠放鬆,放鬆是潛意識最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所以對於觀呼吸初學者來說,躺著去觀呼吸是非常關鍵的,只要這一個方法你掌握得好,很容易成功。那麼這裏還有第二個關鍵點,就是“清明”。如果你要想通過打瞌睡中這個觀呼吸去實證的話,那麼空閒時間要比較多,比較輕鬆,經常處於一種清明的狀態,如果你非常散亂,那你就根本不可能通過這一個去實證的,因為什麼?你將很快的墮入昏沉中。比如說,你平時比較忙,然後躺下來之後累得不得了,平時散亂,一旦躺下來之後你就會跟著這些念頭跑了,進入夢鄉了,這就沒辦法去實證。再一個就是,我們在睡眠的時候,是目光內視向下,置於鼻前虛空的,選擇性注意自然而然的放在這裏,這個地方。因為我們在平時是對這兩種思維功能使用是非常純熟的,非常熟練的,所以在睡眠中就是不由自主的就把這個選擇性注意放在鼻前虛空,在體驗這裏,而不是完全放在體內的,所以要瞭解這一點,睡眠的時候它是自然而然的把這兩種思維功能合理的分配的,這就是科學使用兩種思維功能的問題。所以這個平時睡眠這個對實證是非常關鍵的,它和我們觀呼吸實證唯一不同的一個地方是什麼?就是睡眠的時候觀呼吸你是暗示睡眠的,而在我們觀呼吸中你僅僅只需要改變這一點就行,改變暗示,不能去暗示自己睡眠,而要暗示:“我觀呼吸進行實證”。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其他的要素和睡眠統統一樣。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觀呼吸是最原始的方法,因為無非是一個暗示的問題,只要解決暗示了,然後觀呼吸實證就可以很輕鬆的進行了。
所以說觀呼吸也可以說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我們之所以覺得觀呼吸很難,不容易出成果,很多人觀呼吸,怎麼觀都無法成功,根本就達到不了一種狀態,那就是因為你不了解它自然的過程,不能歷史的去看待這個觀呼吸。只要你能夠做到這幾點,那麼觀呼吸就很簡單。所以怎樣觀呼吸?向睡眠學習,會睡眠就一定會觀呼吸,你僅僅只需要改變暗示,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做,完全和睡眠一樣,然後就暗示自己,就可以了。只要這樣暗示,潛意識就一定會朝著你暗示的方向去努力,然後就成功了。
這就是咱們今天借助觀呼吸談這一點,至於說觀呼吸它的包括在微觀物質方面它的變化等等,這中間還有很多、很多內容,內容也是多得不得了,因為涉及到道家內容,這些內容咱們專門的抽時間去談。有些內容去談的時候不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能談完的。因為很多人在實證中,因為原理掌握不好,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問題,很多很多的,也就是不同的實證流程。因為你使用的觀念錯誤,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使用的不一樣,所以就產生了不同的流程,使用的流程不一樣,分為幾個類,這個將來咱們再詳細去談。
今天咱們談這一點就是結合實證、結合觀呼吸去談怎樣應用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這兩種思維功能。通過對觀呼吸的瞭解,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思維功能在實證中是非常非常關鍵的,所以現在咱們正在看的這一章是非常關鍵的一章,一定要把這個思維功能搞得非常的清,非常的熟練。然後看書看一段時間,然後閉上眼自己想,自己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因為你生活中就是這樣使用這兩種思維功能的,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使用的,然後你再把自己以前的實證,以前你也經過觀呼吸或者經過其他方法,把以前的實證全部擄一個遍,你仔細回憶一下。無論你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把你以前實證的過程考慮一下,檢討一下,重新反觀一下過去,過去是怎麼操作的,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得當,符合原理,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也就是你把過去的問題能夠分析出來,能夠正確的解決,那說明這個方法你完全掌握,原理明白了。做到這一點,你才能夠在實證中靈活的使用,你可以隨便使用任何一種思維功能去實證,都能把它處理的非常得當。要不然,就是剛才說的,就是亂七八糟的搞,你怎樣搞都不可能成功。
實證咱們可以說是大多數人,在實證中到處碰壁,失敗了很多很多次了,現在應該去回憶一下,反思一下,搞清一下原理。還是咱們剛才說的,千萬不要整天把自己實證的側重點放在尋找方法,稀奇古怪的方法,整天都是在方法上繞來繞去,千萬不要放在這上面,一定要放在原理上,原理是最關鍵的。這一點一定要有一個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的話,這個實證一定會反反復複的,一定不可能順利成功的。如果你觀念正確了,原理搞得清楚明白,操作得當,那麼這個實證就非常快。就像咱們說的通過這個睡眠觀呼吸,或者通過睡眠……就像咱們以前說的,學習那個小學生,通過小學生去聽課,聽老師講課這個過程進行實證,你的入定就是非常快速的。如果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專門抽一個星期天,星期天這一天時間你就專門使用這些方法去實證,或者學習那小學生或者學習這個睡眠,就這樣,一天時間就能入定,這是很簡單的。你之所以不能入定,這是因為你根本就在方法上繞來繞去,這一點就導致實證反反復複的,一直就在這樣反反復複的。如果這些原理你都明白了,你未來的實證也會非常穩定的突破,而不是像有的人,比如說你也很精進,僅僅是你精進的幾天進步了,你突破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突破了。經驗主義就是這樣的,突破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哎呀我這幾天實證成功了,但是過兩天又不行了,又退下來了。你根本就沒辦法保證這個實證非常穩定,能夠穩定的處於一個高級狀態,穩定的處於一個高層次狀態,隨時就可以入定,你沒辦法這樣做的。這就是因為你的實證是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不了解原理,所以平時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去操作。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要瞭解原理,今天談的就是這一點。下去之後就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況,好好的把自己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和現在這種思維功能好好的捋順一遍,經常思考、經常思考,想想自己,再到大街上去看看社會上的人,分析下社會上的人,他們在怎麼使用思維功能的,想想自己怎麼使用的,然後再考慮自己在實證中應該怎樣使用。就這樣,連續抽一段時間專門的去想你自己,思考你現在這種狀態。只有你把自己現在這種狀態研究透了,你才能夠真正去實證,要不然這個實證一定是瞎撞的,最終一定是很曲折的。
今天咱們就談到這裏吧,下去之後,大家仔細思考一下這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