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入气穴

凝神入气穴

凝神入气穴。第一点,你要即知时至,就是你知道这个微观物质。现在形成了,第一知道它形成。第二个阶段,你需要做的是什么?体验它的特征。比如就是体验它的运动的特征温度的特征啊。等等,还有一个他的整体的特征美好。他给你带来的美好感就要体验他,一定要去捕捉它的特征。体验他,然后才行,不要加入观念,说我怎么样才能和他合二为一。加入其他的这些观念,你只要去体验它的特征的时候,你就能够和他合二为一了。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你要明白的。

那么在体验他的过程中,你该朝那个方向努力,努力的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于虚空结合,就是心要安住于这种柔软心。虚空的虚,就是很美好,很柔软、内心是空的虚的这种状态。但是在这个地方需要注意的,就是你要没必要过分的去体验那种心境,你过分体验那种心境的话,他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这样他会朝着一个单纯的思维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地方要明白这一点,就是理论上来说,你要和这个虚的心境结合,但是你不要单纯的去思考什么虚、空。你需要做的就是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他,体验他的特征,安住于它就行,至于这个虚的东西,你不需要去管它,它会自动的生成,反过来如果你现在故意这样去做的话,你会怎么样?无法安住于那个的微观物质,所以对于下面这个虚的心境,我们在这个地方只做一个了解就行,具体的操作中的时候是不需要管他的,

那么这个于虚空结合与这相反的确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就是你不要与身体的宏观结合,不要与低级结合,比如说这个气机出现了,你马上就思索,这个气机在那个位置,你一思索,啊下丹田,于是你沾沾自喜,我终于有气机在下丹田这个地方了,你沾沾自喜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你把这个气机和宏观结合了,你在体验他在那个位置,就是和宏观结合。所以你需要做的是,立刻摆脱这个宏观的观念,你要了解这个气机,作为微观物质,他是没有远近大小内外的区别的;这和量子力学一样,只要一点动,自然千里之外的另一点就会同步运动。他是没有这种远近大小内外的区别的。所以要掌握这一点,也就是说,与虚空结合这个你不好把握,但至少你能把握住什么,不与这种低级物质结合,不与低级物质结合,你就是和虚空结合,所以,怎么样去和虚空结合,和这个虚的心境结合,那么作为平时,你要自己安住于这种虚、空。大悲心这样的境界。平时就练这个东西。

比如我们群里面大家在报每天活动多少,你还有一个任务你要报什么,今天做了多少好事,你究竟做什么,这也是你必须修的一课。这一课如果你做的不好的话,你的心就没法安住于深邃的心柔软的心虚空的心,心境达不到,你的修行是永远不可能上去的,这在道家的修行里面,道和德两个方面,德始终是占据第一位的,德如果达不到的话,你是不可能获得一个大的突破的,所以以往道家有一个功过薄。功过薄就是记你每天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哪些不如法的事。不好的事,执着心比较强的事。这都必须记下来,时间长了,你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有所警惕,然后当这些不好的事,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观念出现的时候,你会凌然而知,自己的观念马上察觉到,这时候他就不可能发生作用,你就会始终安住于那种心境,这就达到一个和虚空的结合。只要你的心始终安住于这种状态,你就永远突破,如果你没有安住于这种状态,即使你偶尔突破了,你一定会出偏差,因为到了更高的层次,这个德是非常不得了的,这个如果你掌握不好,达到某一个层次的时候,这个气机一瞬间会象箭一样的射向某些脏器,他会一瞬间让你的脏器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的是生命的危险。比如做在大 这些方面出现的一些反应。所以对于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你的功夫高低,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你在实证中微观物质的一些现象能力,另一个就是在德方面的这些修养,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注意,

那么在这里就是,由于和虚空结合我们无法掌握,因为什么,你并没有证入那些境界,你并没有证入这个气机达到很高层次所体验出来的一些心境,因为这个是要通过相应去证的,你达不到。你因为从来没有证入过那么高的层次,没法做到怎么去和虚空结合,但你至少可以做的到不和低级状态结合,也就是不体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不体验执着心强的那些心理,你可以准备一个功过薄,每天在群里去报你今天做了那些好事,或者说那天做了不好的事,这些不好的是讲出来之后,你的心就不会在压在心理,将来的气机方面不会产生影响。到了高级状态不会产生影响。这个在佛家里面是个非常好的传统,佛家有一个自恣,经常说自己今天那些地方做的不好,说出来,说出来之后就不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这是我们古人在实证方面非常好的经验和传统。这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

再一个我们看两首诗,古人的两首诗,一个是莹蟾子的诗。为仙为佛与为儒,为仙是道家的,仙代表的是天人,在佛教名之为天道,道家称之为仙人,为佛特指佛家达到一个如来藏的境界,以如来藏为目的的修行称之为佛家的修行,以天道为目的的修行称之为道家的成仙的修行,另一个是儒家的,儒家以气机气流的状态修行为主导,三教单传一个虚,也就是儒释道三教都讲一个虚字,虚是非常非常关键的,都讲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需由虚里做功夫。古往今来的成就者,修行中有成就的,都是在虚字上做功夫的,怎么在虚里做功夫,咱们在前边已经谈过了,第一就是你用选择性思维安住于那个微观物质,忘我的去体验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忘记低级状态的境界,把低级状态的这些思维现象啊,身体觉受啊,全部抛去。我们是全身的投入他,在德方面的修行平时注意,防止执着心力他发生作用,经常多做好事,随时警惕执着心力的一个影响,在这个方面下功夫,这样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达到更高的层次之后,你对虚的体验就更加明显,因为虚是一个高级的状态,这个物质的生成我们知道,是有一个深邃的心境,慢慢生成一个物质,可见的虚空这些,他是一步一步的生成的,所以与虚相应,就是于高级状态相应,当你证入了一个气机的高级状态之后,你对虚的体验就更加明显,你会安住于那种虚的心境,这时候你才能真正的体验什么叫做虚,然后才能真正的与它相应,安住于它,这是对需由虚里做功夫具体该怎么做的,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怎么去做,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那么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境是非常关键的,需由虚里做功夫这个是从心方面着力,你的修行一方面加强实证,结合物质进行实证,另一方面要在心的方面,在德这方面要下功夫,这是这一点。

再一个我们看一个唯宽禅师的一句话,唯宽禅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贪求就是你学了那些枝叶,学了那些又没办法综合起来应用,这叫贪求。贪了许多法门,你今天学这个法门,明天学那个法门,知道很多很多,这一辈子学了很多法门,结果不起作用,抓不到根本,这是一点;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指的不是这个意识在主导,是潜意识为主导,这叫无心,对于我们来说,这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如果古人不知道意识潜意识,又不知道怎么转化,根本掌握不了,那么这个无心他会怎么样,他就会说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他会理解为这种,理解到这一点,事实上这个万事无心等你真正的去操作的时候,怎么样,是以有心去操作的,是有心达到无心,这个怎么去理解的,就是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叫有心,选择性思维一心不乱唯一安住于这个的时候究竟他这里的一个无心,这个无心就是选择性思维安住于它,不去思索考虑别的东西,就像白玉蟾的一句话,念头动处是玄牝,他们是一回事的;无心始体无心道,你能证入潜意识了,你才能知道这个潜意识的运作规律,他究竟是怎么去发挥作用的,然后你真正的安住于他,这样你就能取得成功了;你体会到无心了,你掌握无心的运作规律,你体会到潜意识的运作规律了,掌握到潜意识的运作规律了,那么道也休,就没有别的可说了,这个修行无非就是这样,这是唯宽禅师他说的一句话。从这首诗我们看得到,他是侧重于从思维方面去谈,思维方面我们这个心究竟该怎么去用。

你需要掌握的就是,意识向潜意识转化,要认识潜意识,掌握潜意识的规律,怎样的说用潜意识才能到达一个高级的境界,所以从这里可以看,你怎么样的掌握意识到潜意识的转化,究竟该怎么去落实,怎么去操作,对你来说,是你这个阶段的实证,一个最核心最根本的,这个你只要掌握了,你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证入欲界定的一个高级状态,这是从这里看到出来。所以说全力以赴的实证,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大家下来努力的实证,在这个阶段实证之后,咱们谈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会有深刻的体验,如果你实证是在没有任何功夫的时候,想这些东西去谈的说话,你是不好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