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转化与深化的过程

在实证的时候,我们是要证入高级状态,高级状态就是潜意识状态。我们当前状态是意识为主导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实证过程中必须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这样一个潜意识转化过程,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有一个不断转化的路程。所以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在转化中的标准,每一步是怎样的一个标志。

阶段一:意识向潜意识转化

刚开始状态我们是以意识为主导,要进入潜意识状态,我们要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怎么转化?有什么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你做事情的时候,身体总是和你这种状态相对应,你喜欢这种身体,比如说现在说话的时候,不停的使用手势、表情肌等等,身体有这方面的基本表现。大家在做工作、走路或和朋友交谈时,都是这样,你的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和你这种状态所对应的表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意识为主导的状态。反过来当我们完成了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时候,不会再这样了,你的身体表现为什么呢?身体不愿意动,不像之前意识为主导的时候,你的身体是能够自由的、自如的去配合意识的活动。

在意识转向潜意识之后,一个很显著的表现就是你愿意坐在那里,身体一点不愿意动,这是我们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第一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身体不愿意动了,我们这时候不愿意再使用身体,身体处于一种废用状态,就是不使用的状态。从思维的角度讲,你不愿意主动的去考虑事情,主动性会降低。意识为主导的时候,我们是愿意主动去思考事情,你总是主动去考虑一些事情,当潜意识为主导的时候,你是不愿意主动去思考事情,你所思考的事情都是自动跳出来,有一个“自动”。比如在你睡觉前,你非常困的时候,脑子也在想事情,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你主动去想,是在潜意识作用下自动跳出来,自动自发的流露出来。潜意识的一个重要活动方式就是自动自发。所以这是意识完成向潜意识转化之后的两个标准。 这两个标准我们需要掌握,要掌握它的原理,了解这个之后你就能够判断你现在这个状态,是完成了意识向潜意识转化了吗?当你完成了意识向潜意识转化之后,你才可以进一步去实证,这是第一步你必须做到的。如果这个没做到,虽然你也努力的去实证,但都是在训练意识,比如说观呼吸,在没有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时候,你一上来就观呼吸,你是用意识在观呼吸,这样会干扰呼吸。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第一步必须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完成转化之后才谈得上进一步实证。

阶段二:潜意识的稳定

接下来我们需要完成潜意识的稳定。仅仅完成转化还不行,我们必须使潜意识能够继续向前发展,能够达到稳定状态。稳定有什么样的判断标准?稳定在实证中,同样是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判断。身体方面,我们感觉到身体的整体宏观表现开始模糊,身体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模糊的同时伴随一种舒服、美好。身体模糊了,同时很美好、很舒服,因为潜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往往都是美好、舒服。

这是在稳定阶段身体方面的表现,在思维方面将会表现为什么呢?你喜欢这种状态,很愿意坐的、乐坐的状态。你喜欢这种状态,你自动会排斥平时日常生活的状态,对日常生活的那种意识为主导的状态,你有一个排斥,你会自动回避那种状态。比如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别人喊你今天参加同学聚会,或者去打篮球,或者去做其他活动,你会自动排斥,因为这种状态给你带来非常美好的一种体验,你愿意继续坐下去,你愿意一个人待在房间里。

所以我们要了解,当完成了潜意识的稳定之后,我们将会获得这两个体验,一是身体的整体觉受会模糊,你不知道手在哪、胳膊在哪、腿在哪,左手、右手、腿都找不到,也体验不到,是一片模糊的状态,身体整体的轮廓感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身体整体轮廓的模糊也是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需要了解。

首先,我们大多人模糊的是四肢,四肢首先变得模糊。为什么四肢首先变得模糊?因为四肢的活动是和我们的意识相关联,我们去活动的时候,有个词语叫“张牙舞爪”,手脚都是配合着你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你发现手脚的运动和你的意识关联性非常紧密。

在手脚模糊的过程中,腿的模糊相对也比较早。当我们善于用心的时候,手的模糊比较快,因为手和心是最相应的。当我们能够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时候,手的模糊也非常快。你的左手、右手感觉不到,腿也感觉不到,还剩下一个躯干,躯干逐渐消失的过程从哪开始? 从下部逐渐向上,进入躯干。躯干的模糊过程,是由下向上,一步一步模糊。为什么由下向上模糊?执着心是向上向外的,上部是和执着心对应,意识的活跃是和执着心紧密关联。所以人体的上部,是和意识关联非常紧密。

而身体躯干的下部,是和潜意识关联紧密。所以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眉头一皱代表什么?是意识的一个活动。所以我们的上部是和意识关联,躯干部分模糊消失的过程中,是身体的下部开始先消失,慢慢身体的上部逐渐消失,最后才是头部。最后容易保留一个头部,头部慢慢消失,头部的感觉能够达到逐渐没有,说明你的功夫真是得到一个突破。

很多人也能完成意识向潜意识转化,但是在身体这些觉受消失的过程中,头部这一块是不容易过,因为他的思维还是很活跃。 当头部的感觉也能消失,最终你会获得一种结果,你会感觉到身体只有一个轮廓,好像有个东西包容着一样,一个蚕茧包容一样,蚕茧里面是完全混沌的,没有躯干、头部这些感觉,只有一个很模糊的轮廓感,能够到这种程度,表明你的潜意识已经很稳定了。

第三阶段:潜意识深化

在潜意识稳定之后,我们要完成一个潜意识的深化。

潜意识深化,我们必须设置所缘。前面你也可以设置所缘,但你的脑子不可能定在那个所缘,一会观所缘,一会跑了,前面有很明显的走神过程。前面有一个选择性思维的频率问题,所以前面虽然你也可以观所缘,但从理论上来讲没有大的意义,因为前面这个过程是完全可以通过不设置特定的所缘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当然如果你设置特定的所缘也可以解决,也能解决。

在前面这个阶段,在意识向潜意识转化过程中,在潜意识深化之前,前面这个阶段的选择性思维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在这个地方,你设置一个所缘,你觉得能观得住,但事实上并不是真正能观得住,你的脑子一定会走神,一定会跑到别的地方。所以即使在这个地方,你身体的轮廓感已经很模糊了,但是你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你自然会明白,你的脑子仍然是很活跃的,你的脑子还会跑别的地方,是不会盯着所缘。

接下来我们设置所缘之后,我们就盯着所缘去实证,将进入深化。深化的标准是什么?第一,身体的觉受彻底消失,连轮廓感也没有,你去体验的时候一丝一毫都没有。 第二,思维方面,你能够观住所缘,没有一丝一毫的走神,一点走神都没有。

能够住于简单,能够观得住简单的事物。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摆手动作,在意识活跃的时候你一定观不住,你也一定不愿意观,但是在潜意识深化之后,这样一个简单动作,你就能够安住于他,你不愿意变化。就像打太极拳,你不愿意做复杂的动作,你只愿意做简单动作,能一观一个小时,你愿意观你乐意观,而且非常高兴,非常美好。 类似写书法,刚开始意识活跃的时候,你写的是一个完整的字,逐渐随着意识向潜意识转化的深化过程中,你最后能够安住于某一笔画,往往是一条竖线或一条直线,你一定不愿意拐弯,你愿意观这一条竖线,为什么不愿意拐弯?在这个地方潜意识是一种深化。

这是我们在潜意识深化之后的两个标准,第一是身体觉受的完全消失,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因为你已经专注于所缘,一般情况下你是不愿意体验身体,即使这时候你去体验身体,你也找不到身体的感觉。

思维方面一定不存在走神,你能够观得住,你愿意观。走神是因为观察对象对你的吸引力不够,但是在这个地方,观察对象的绝对吸引力已经表现出来,你愿意观、能够观而且非常美好,能够长时间的观。 当我们到了这个地方,潜意识就能够深化,接下来入定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易如反掌。

所以我们在实证中,意识向潜意识发展,我们必须完成这样一个过程,最后这个阶段是最关键的,而这个阶段的完成必须有所缘,不设置所缘你是完成不了的。前面的阶段,你可以不通过特定的所缘,也可以不断的转换所缘,也就是平时讲的相变心不变,可以不断的转换所缘,在转换所缘的过程中,完成这个过程。 前面的阶段可以不断转化所缘,深化之前的阶段,你所完成的都是静。

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在这个基础上去培养专注力,到了深化的过程才是专注。

这是个界面,到后面专注成分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前面是静占据主导位置。这是我们在实证过程中的状态,一个逐步的演变过程,必须掌握。因为我们将来在使用的时候,无论你用任何方法,哪一派哪一宗,无论是佛家、道家,只要你牵扯到实证,你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 所谓的实证,从本质上讲,无非就是完成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这个过程是你必须经历的,这个过程是无法跳跃的。你想跳过其中一个过程,从这个过程进入后面的过程,你做不到。所以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掌握它的一个具体步骤,每一步的判断标准,这是重中之重。

你决心这一生奉献于实证,想真正在实质上突破,你就必须掌握这个过程,了解原理,掌握不同步骤的判断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下一步的转化,了解不同步骤之间的连接转化过程。了解转化过程之后,你的实证就会轻而易举的进行,而不至于执着于某种方法。

无论用任何方法都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才是最关键的。方法无非是一个诱导。完成这个过程,我们还必须明白当前状态的特殊思维现象,因为我们的实证是从当前状态进行,这样我们才能够顺利的使用这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进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