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體寺



本體寺

修行與科學實證
最適合現代人的佛法修證精要
係統教學、精準有效、快速入定、早證菩提
研究當前思維現象
我們實證的目的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各種問題,同時我們的實證也必須基於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因此我們必須了解當前這種思維狀態,這樣實證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科學進行。
如果我們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一片茫然,那麼我們將無法利用當前這種思維狀態進行實證,實證也將變成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必然以失敗告終。
我們當前的思維由“觀察與被觀察”兩部分構成,因此對當前思維現象的研究也就分為“研究觀察者”和“研究觀察對象”兩部分,思維本體學研究的是思維本體,因此我們側重於研究觀察者,對“觀察對象”的研究也是服務於這個目的的。
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選擇性思維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獨特思維現象,因此只要破除了選擇性思維,我們也就擺脫了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選擇性思維,並科學使用選擇性思維,提高實證效率。
選擇性思維是在“思維衍生狀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形成的,具體來說是在具體化、形象化念頭產生後才形成的。
念頭有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形象化念頭是在對立分別念頭形成後才產生的,是由更強執著心力產生的,執著心力越強,則苦受越重,選擇性思維是為了解決苦受而形成的,是應運而生的,是我們為了擺脫苦受,回歸更高思維狀態的一種潛意識行為。
選擇性思維產生的這個階段與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相比是一種較為高級的狀態,執著心力還不是很強,能夠自由選擇,自由脫離任何念頭,無法展開相續性,是“自由性選擇性思維”。
隨著執著心力的進一步加強,選擇性思維將失去其自由性,長期持久的作用於、專注於單一觀察對象,這種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置心一處”,是“選擇性思維的專注狀態”,是一種過渡狀態,是從高級狀態向我們現在這種低級狀態演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狀態。
隨著執著心力的進一步加強,“選擇性思維”進入高頻活動狀態,這種高頻活動狀態就是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
—清涼月
觀境置心:对物质运动过程的观察与体验
一.觀察物質運動過程
物質總是處於不斷運動中,對物質的運動我們可以採用“觀察”與體驗兩種方式進行感知。“觀察”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客觀的觀察物質的運動,而“體驗”則是主動參與物質的運動過程。這裡的“觀察”可以是聽覺,也可以是心中的觀想。
在客觀觀察物質運動的過程中,我們是用潛意識,用普遍性留意這種思維功能,有意無意地觀察物質運動的整體過程,而並不側重于物質運動過程中的某一細節,並不體驗物質或物質運動的某一特征。在觀察物質運動的過程中,以下兩個因素將決定我們最終能不能住於“思維本體”。
1.是否體驗身體覺受,身體是和相續性思維對應的,而相續性思維有動和靜兩種狀態,因此只要我們在觀察物質運動的同時還在體驗身體覺受,那麼我們就是在使用相續性思維狀態,這樣我們只能住於“靜”中。
2.時間,在觀察物質運動過程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普遍性留意這種潛意識思維功能,這種思維功能必須在長時間的運作中才能逐漸形成潛意識專注,如果觀察時間比較短,那麼將只能形成靜,而無法住於思維本體。
以上兩個因素決定了我們使用“普遍性留意”觀察物質運動過程的時候,一方面不能使用身體,不能體驗身體覺受,另一方面要延長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就能形成“潛意識專注”,住於“思維本體”。
如果我們在觀察物質運動過程中,側重體驗運動過程的整體美好感以及物質的光感,那麼將證入比較高級的物質境界,而不會住於“思維本體”。我們必須在觀察物質運動時,使用潛意識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進行觀察,而不專門深入了解物質及運動變化的詳細情況。這樣我們將證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一切物質及其運動僅僅只是一種影像而已,這些影像就像一個個自生自滅的念頭,這時候,我們將住於思維本體。
當我們住於“思維本體”的時候,我們對物質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最直觀、最基本的特征,而決不會試圖了解和掌握物質的其他特征,因為對其他特征的了解需要展開相續性思維,那樣我們將住於“思維內容”。
為了能夠住於思維本體,我們最關鍵的就是一定不能主動加入任何觀念,而僅僅是專注的覺知觀察對象最基本,最直觀的特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實證中我們一般要經歷以下流程:
第一步,體驗並安住於穩定的內在覺受,比如靜,睡意等內在體驗,安住於這種狀態就能在潛意識主導下實證,就能排除散亂。
第二步,當我們能夠真正穩定地,持久地安住於內在的感覺時,我們將發現究竟是外物的哪個特征對我們干擾最大,這個干擾最大的特征就是對象最基本,最直觀的特征。我們通過體驗種種干擾,而同時體驗內外兩種觀察對象,因為干擾是一種作用關係,是一種作用結果,無法脫離兩個作用對象而存在。
正因為我們能夠同時體驗兩種觀察對象,因此我們使用的是普遍性留意這種思維功能。
第三步,藉助觀察對象最基本,最直觀特征的觀察,我們將逐漸培養起高度專注的專注力,專注能夠打破靜,隨著專注的形成,我們不再繼續體驗內在覺受,而將唯一的專注的觀察,體驗觀察對象最基本,最直觀的特征,這樣我們將安住於思維本體,然後在突發外因的破壞下,證入“思維根本狀態”。
二.體驗質運動過程
體驗物質運動是參與物質運動,是主動了解物質和物質運動的某一特征,其側重點在於觀察對象,最終結果是住於思維內容。這一點和觀察物質運動是不同的,觀察物質運動的側重點在於觀察者,目的是為了能夠安住於思維本體。
物質和物質運動有很多特征,體驗其不同特征將引導我們證入不同狀態。
在體驗微觀運動過程中,我們要用“選擇性注意”這種思維功能專注的觀察運動過程中的微小變化情況。
當我們唯一專注於物質運動過程時,當我們和物質運動過程完全融為一體時,這時候是沒有其他念頭的,物質的運動過程就變成了我們的念頭,物質的相續性運動就變成了思維的相續性運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在“將動未動”處下功夫,也就是要參與這個運動過程,指揮這個運動過程,並最終實現斬斷這個運動過程。
—《科學實證》,清涼月
思維的運作規律
思維的各種運作狀態都是由“思維根本狀態”衍生演變而來的,思維的整體運作過程指的是從“思維根本狀態”出發所呈現的各種思維狀態之間的發展演變歷程。
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受“體驗”心理的作用而形成“執著心力”,然後產生念頭,並進一步選擇念頭,運作念頭,由此展開相續性思維,進入現在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
由此可見,思維的整體運作過程分為“住於思維根本狀態”和“使用思維衍生狀態”兩個階段。
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屬於“思維衍生態”的低級狀態,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相續性思維是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獨特的思維現象,其他思維狀態沒有這種相續性思維。
“相續性思維”表現為各種念頭相續不斷地發展、演變,是由推理,判斷等所形成的“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它的最大危害是導致我們無法斬斷相續的運作過程,從而不得不被動的受其支配。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是和大家的共性思維狀態對應的,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因而具有相對客觀性。這樣思維的運作就要首先進行“覺知”,覺知外部信息,然後進行“判斷”,最後才對判斷結果進行“選擇,運作”。這種運作呈現為低頻運作到高頻運作,由簡單運作到複雜運作的發展態勢。
覺知指的是我們覺察,接受外界信息,由於外界信息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覺知它,這個環節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判斷是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的把事情分為好與壞的對立分別,是我們現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必有的一個思維特征和思維功能。
選擇,運作是對判斷結果進行取捨,運作。
覺知,判斷,運作是連貫運行的,在長期的反復使用中,已經形成頑固習慣,並深深的沉澱在潛意識中,以潛意識的形式經常地,自發地表現出來,對我們的實證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我們並不是通過主動排除“判斷好壞”這種功能而住於思維本體的,而僅僅是只要能夠認識到“我們可以不使用選擇性思維”,認識到“選擇性思維導致相續性運作”就可以了,這樣潛意識就能使我們停留在僅僅對念頭的觀察上,而不會加入主觀意願,不會使用選擇性思維。
然而我們很多人總認為既然判斷好壞這種功能是不好的,那就只能在破除這種行為後才能住於思維本體,於是總是竭力排除念頭,竭力不讓自己分別事物的好壞,這是根本錯誤的,一方面我們是根本不可能不分別,不判斷的,另一方面,我們努力不判斷,不分別,努力排除念頭,這其實是已經住於“思維內容”了,是住於“不分別,不判斷”這種思維內容了,是住於“排除念頭”這個觀念了,是住於“無念”這個念頭了。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
一要明白思維的運作規律及各個環節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
二要專注的觀察念頭,觀察思維活動情況。
只要我們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那麼潛意識將自動運作,將自動不再住於任何觀念,任何思維內容。
另外我們要注意“觀察事情”與“體驗事情”是不同的,體驗事情是參與事情的運作過程,而觀察事情是不參與事情的運作過程,而僅僅只是作為旁觀者客觀的觀察這些事情的發展過程。比如吃飯這個動作,在吃飯的時候,我們需要參與這個動作,這時候我們要專注的體驗這個動作的運作過程,而在不吃飯的時候,我們卻可以摘心中客觀的觀察、觀想這個事情的運作過程,而不參與其運作,不體驗這個事情的任何一個特征,而僅僅是觀察。
“觀察事情”在一定情況下能夠引導我們住於思維本體,但由於我們已經習慣于參與事情的發展,因此不可能馬上變成一個真正的客觀者客觀地觀察事情的發展,我們必須像上面說的那樣警覺的觀察念頭,觀察思維活動情況,潛意識將自動不再參與事情的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客觀的觀察事物,而不是參與事情的運作。
然而警覺心也是一個觀念,念頭,因此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雖然我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夠直接住於思維本體,但往往必須先住於這種警覺觀念,以後才能進一步通過破除這種警覺心而住於思維本體,住於警覺心也是住於思維內容,而不是住於思維本體。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無法真正住於思維本體?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相續性思維狀態,我們的身體就是與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對應的物質狀態,只要我們還在使用身體,只要我們還有身體的覺受,我們的思維一定是相續的,即使我們住於警覺心,那也是這種警覺觀念的相續性發展狀態。
身體覺受是否消失是判斷相續性思維是否斬斷的一個標誌,也是我們能否住於思維本體的一個前提條件。
只要我們使用選擇性思維,我們就不得不停留在當前這種“相續性思維”,不得不住於思維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整思維內容住於思維衍生狀態,而無法回歸思維根本狀態。
在思維的衍生演變過程中,選擇性思維的選擇頻率具有從低到高的逐漸強化過程,在實證中,我們要反過來首先降低思維的選擇頻率,使其能夠持久的安住於某一觀察對象,而不再進行高頻的選擇。
我們當前這種思維在思維內容的運作方面具有從簡單到複雜的運作規律,我們平時都生活在“複雜相續思維”狀態,是多種念頭的因果連續狀態,是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而單一相續性思維是某種觀念的單一化狀態,是單一念頭的相續性狀態,這時候,選擇性思維無法處於高頻活動狀態,只能選擇和停留在當前這個單一念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置心一處。
單一相續性思維如果持續時間較短,那麼選擇性思維將重新進入高頻活動狀態,我們將重新進入複雜相續性思維狀態,如果持續時間較長,那麼我們將逐漸喪失選擇功能,而進入一種高度專注狀態,這就是高級思維狀態。
聯想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特有的,聯想對象具有較強吸引力,容易形成專注,能夠使思維展開相續性運作,能夠使時間持久,延續,這種思維方式剛開始往往是有意識選擇性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發展為潛意識選擇性注意,並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深化為潛意識選擇性專注。
—《科學實證》,清涼月
覺知的形成
我們對物質的掌握是通過“心物一體”實現的。
在當前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我們只能和身體保持“心物一體”狀態,並藉助身體,以身體為工具感知,了解外部世界。
這就導致了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其他物質處於“心物對立”的狀態,必然導致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存在空白。
怎樣填補這些空白呢?我們需要覺知這個世界的各種信息,並通過這些信息對外部世界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這樣就形成了“覺知”的環節。
我們通過覺知這種方式是無法真正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
對於任何物質,我們要真正了解它,就必須與之處於“心物一體”的狀態。
判斷的形成
好與壞這種分別功能是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產生的,隨著執著心力的形成會產生一對一對對立分別的念頭,“好與壞”的念頭正是此時產生的。
這種分別功能在長期的應用中得到強化,形成分別習慣,形成潛意識行為。
由於是在高級思維狀態產生的,是無法被我們主動破除的。
判斷是錯誤的,它能強化執著心,強化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導致我們長期滯留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
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導致我們住於思維內容。
判斷導致思維思維展開運作,只要我們能破除判斷好壞的習慣,就能斬斷思維的運作流程,就能擺脫現在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
運作的形成
由於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因此當我們對事物進行好壞判斷後,在選擇性思維的作用下,思維會立刻自動運作,自動取捨,這樣我們就進入對思維內容的運作中,不得不住於各種思維內容,不得不總是在運作各種念頭
選擇是我們能夠自主決定的,當我們覺知到自己在使用選擇性思維的時候,選擇性思維會自動消失,自動失去作用。
這是因為選擇性思維是在較高的思維狀態,潛意識專注狀態產生的,因此選擇性思維的活動是一種潛意識自發行為,而潛意識總是被有意識思維打斷,因此當我們覺知到自己在使用選擇性思維的時候,有意識將打破潛意識,選擇性思維將自動失去功能,將自己停止選擇,將自動不再參與思維的相續性運作。
我們只是及時覺知,及時發現選擇性思維就可以了,無需頭上安頭,再施加一個“排除選擇性思維”的觀念。
认知与实证
如来臧永不停息,我们始终处在认知和思考中。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是怎样认识事物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实证有什么关系?
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思维是一种相续性思维,这种相续性思维具有清醒.困倦和睡眠等多种作息状态;另一方面,在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我们具有“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两种观察能力,这些观察能力在不同作息状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这种观察能力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候那种观察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它们在观察事物时的作用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作息状态的演变而不断演变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很多特征,根据条件论,这些特征是生成该事物的各种条件所表现出来的,而生成该事物的这些条件分为高低不同很多层次, 它们分别代表高低不同各种物质和思维状态,因此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将证入高低不同各种物质和思维状态。
不同观察能力和事物的不同特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在不同作息状态,我们的观察能力不断演变,这将使我们能够观察到事物的不同特征, 如下图所示:
相续性思维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因此只要我们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观察能力,我们将必然进入相续性思维,我们的思维将不得不展开相续性运作,这样就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首先,我们将对事物进行“觉知”,紧接着我们将对该事物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对该事物展开思考(运作),这样就进入相续性思维状态。思维具有各种内容,对不同思维内容的不同运作将引导我们进入不同心理状态,比如:
如果我们思考高兴的事情,我们将进入高兴状态;如果我们思考痛苦的事情,我们将进入痛苦状态;如果我们思考生气的事情,我们将进入生气状态。
有时候我们思考的事情不具有很明显的情绪色彩,同时丝毫没有吸引力,这时候我们将进入睡眠状态。
如何利用兩種思維功能实证
要知道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从思维根本状态演变过来的,按照条件论,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含有思维根本状态、含有禅定中的一切的特征和功能,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具有禅定中和如来藏的一切的特征,只不过在执着心作用下、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这些特征不能完全地、经常地、稳定地显现出来,而我们所谓的实证,无非是让这些特征能够经常地、稳定地显现出来。实证就是这样的,基本的原理就是这样的,一定要了解这一个。所以,我们的实证就需要发现这些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这些特征诱导出来,让它达到稳定、深刻,这就是实证的根本目的。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知道该怎样使用方法了。
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就是说现在还是比较盲目,不知道两种思维功能究竟该怎样使用。这个必须按照两种思维功能各自的特征去进行。举例来说,这两种思维功能的观察对象是不是具有吸引力,如果没有吸引力,那就只能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如果具有吸引力,就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第二个就是作用面,你是选择观察整体,还是观察局部、观察某一点,如果你选择观察整体,就一定要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如果你选择观察的是某一点,就要用选择性注意,也就是说观察整体的时候,用普遍性留意,观察某一点的时候,用选择性注意。
这就像观呼吸一样,如果我们是观呼吸的整体,比如说我们在鼻前虚空观的时候,我们是观呼吸整体的,并不体验某一点,所以这时候我们就用普遍性留意;如果你是观呼吸某一部分的,比如说鼻部的呼吸,或者腹部的起伏,总之你是观整个呼吸过程的某一点,那么这时候就只能用选择性注意。这个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防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把两种思维功能用错了。
重新回顾一下,就是我们要根据观察对象是否具有吸引力,来选择用普遍性留意,还是用选择性注意。如果不具有吸引力,就只能用普遍性留意,比如说念佛,或者念咒语等等,这些都只能用普遍性留意;如果具有一定吸引力,就能用选择性注意,因为选择性注意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能够快速形成专注,一定要确保观察对象能快速形成专注,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用选择性注意的,否则,就是用普遍性留意的,这是作用对象。
作用的面,就是作用整体的时候是用普遍性留意,作用于点的时候用选择性注意。两者有一个交叉地方在哪里?就是你同样也是选择一个点,本来是应该用选择性注意的,但这个点不具有吸引力,它没有吸引力,那么这时候还是用普遍性留意的。这个地方就需要注意这一点。
使用不同的思维功能,实证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但无论你使用任何一种思维功能,最终的结果都是把两种思维功能合二为一,这就要了解两种思维功能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合二为一,那就是在柔软心比较重的情况下。思维功能是柔软心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思维功能是一种功能,柔软心是本体、是根本,是它展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也就是思维功能的演变,它的变化是由柔软心的变化决定的,两种思维功能能够融合为一体,那是因为柔软心的作用。所以,我们无论使用任何一种思维功能,都一定要向柔软心靠拢,这是使用思维功能中要注意的一个实证原则。
使用不同思维功能,实证的流程是不一样的。使用选择性注意,那么就要快速地形成专注,要在观察对象的设置上下功夫,快速地形成专注,让时间能够延长。也就是两个条件,第一,是快速形成专注,第二,让时间一定要延长,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时间无法延长,那么,这个选择性注意它将很快演变为普遍性留意,也就是专注力达不到,快速地向另一个思维功能演变。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能满足的话,那就是实证非常容易的。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像咱们前几天说的观树叶飘落,对这个树叶的飘落过程你设置,设置的非常美好、非常具有吸引力,那么这时候,你就能够快速地把注意力安住于对树叶飘落的观察上;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是时间没法延长,你无法安住于这个观察对象,那么这时你就可以对于树叶飘落的这个过程进行设置,过程就是时间,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你怎样让时间延长?你就让这个树叶飘落有一个过程,比如说在水面飘落,或者刚开始在空中飞,然后落到水面上,在水面上飘落,顺着小溪去流,然后流到湖里,在这个湖水再流到一个河里,就这样,让这个过程不断地产生连续,过程连续就是时间的连续,一定要了解时间的原理是什么,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形成专注,只要时间能够延长,这个过程你能够持续地联想,让它延长,那么你就一次能入定。一定要了解入定是不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只要你善于诱导,就能快速入定。就像咱们说的时光隧道一样,突然的外因到来,一下子就能让你入定的,这因为什么?我们本来就具有这种定力,仅仅是诱导,外因能够把我们这种定力诱导出来。所以在实证中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具有高级状态的一切特征,现在唯一的只是诱导,想尽一切办法去诱导。如果你善于诱导的话,入定就是一天、二天的事,并不是说你实证练了一个月、二个月,然后慢慢、慢慢地就练出来了,如果你原理掌握不了,你再练两、三个月也不起作用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在实证中如果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话,就不是这样快的,普遍性留意它是依靠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先经过重复,然后慢慢形成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它是怎样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它并不是说观察对象具有吸引力,然后形成专注的,它的专注的形成是通过排除选择性思维而形成的,也就是排除走神,只要能够把走神排除,就能形成专注。而使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并不需要排除走神,因为不存在走神,观察对象的设置已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没有走神这回事的,二者是不同的。也就了解它们各自是怎样形成专注的,它们实证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再一个,还有一位同志提到:观想和走神它们的区别?
因为我们把现在这个世界分为对立的心和物,那么这样在实证方面就分为:“觉知”和“不觉知”两种类型。
我们如果对外界的事情“不觉知”的话,那么就是睡眠;如果我们“觉知”的话,就属于实证。因为所谓的实证就是对于外界事物的觉知,这种觉知就叫做实证的。咱们举个简单例子,就像咱们以前说的那个小学生一样,小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但他困倦时,要打瞌睡的,这时候如果他仅仅是睡眠,而完全不理会老师的讲课的话,这就是不觉知,不觉知就堕入睡眠,堕入走神、堕入睡眠,走神就是这样,是不觉知的,它是一种习惯性的,不去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的,也就是没有主动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也就是放弃使用功能,是一种非功能状态、非作意状态,这是走神。
那么观想就是主动要去做,主动采取一些措施,主动去做这就叫做观想,也就是觉知,保持这种觉知。就像这个小学生,他要打瞌睡,但是他又怕老师批评他,所以在一边打瞌睡,一边对老师保持觉知,那么这个它就不是睡眠,它属于一种觉知、一种专注,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慢慢就形成专注了,虽然身体在逐渐、逐渐地处于一种静止状态、睡眠状态,但是清明的觉知力是存在的,他一直在觉知老师的这种声音。咱们以前说过,仅仅只是因为那节课的时间比较短,如果那节课能够延长几个小时的话,那么这个学生当场就能入定的,当场就开天眼的,就是这样简单的。
所以,不要把实证看的神秘得不得了。实证就是这样,只要是觉知就是实证,所以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观想”,什么是“走神”。
对实证原理的了解,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下去之后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实证原理,不要整天就在那个方法上打转,原理不了解,方法都是不起作用的。原理了解之后,这个方法你完全能够自己发明的,你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一定要了解,原理才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放弃以前在修行中形成的那种顽固的毛病,那就是什么?就是注重方法,整天就在照猫画虎,这个是不对的,这种方法将导致你的实证效率非常低、准确率非常低,很难突破的。
不了解原理的时候,宁可不去实证。原理了解清楚了,这个方法该怎样使用,这中间你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只要你有这种主动性、创造性,你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别人去教给你的,教给你的方法都是一种死的,中间该怎样调整,非常、非常灵活,也就是说方法的运用,完全存乎于自己的。
把实证放在原理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整天拿到一种方法了,问该怎么操作,了解该怎么操作以后,在实证中胆战心惊地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就是照猫画虎、死搬硬套、纸上谈兵,这些都不行的,这些根本都没法去实证的。
还有最简单的一点:如果你是用“选择性注意”去实证的,那你要保证一个星期入定。一个星期入定不了,那么你使用这个功能,说明你使用的有问题。如果你使用“普遍性留意”去实证的,你至少保证一个月入定,一个月入定不了,你的操作是一定存在问题的,对原理的认识存在问题的。在我们进行实证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现在存在哪些问题。
有的同志还是不知道两种思维功能是怎样使用的,不知道这个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是怎样使用的。实质上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谈,因为平时生活中我们就是很自如地使用的。下去之后可以专门训练一下,就是咱们上次谈的,你随便拿一样东西放在那里,然后先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然后接下来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察。当你用普遍性留意去观察的时候,你必须把这个物体放在整体一个环境观,也就是周围环境,把它一起共同去观,做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去观察它,也就是普遍性留意观察是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的,这种观察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似有似无、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就是用这样的心态去观的。这样观了之后,然后你再用选择性注意去观,用选择性注意观的时候,你必须盯着这个物质去观,周边的环境你就不再管了,集中力量用这个选择性注意观,观的时候,你就是观这个物质它的构成等等,你就是对这个物质的局部特别地清晰。就是这样去训练。
其实这个也不需要怎么训练的,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能够熟练应用的,只是需要注意一点,有的同志在使用其中一种功能的时候,往往在考虑另一种功能怎么办,这个也是不需要考虑的,咱们说大道自然,自然是最科学的,因为什么?它是本能、是天然,最合乎规则的。你想学习实证,就学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怎么生活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这两种思维功能的。还有一个就是观呼吸的时候,我们平时是怎样观呼吸的,这个是最合乎实证原则的、规律的。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够再用那种创造的思想。
我们在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的时候,如果你使用其中一种功能去实证,那么另一种功能就不用管,实证的结果是:另一种功能自然会向你使用的这种功能靠拢,最终二者融合为一体。比如说:你用普遍性留意去观那个苹果,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要管选择性注意在干什么,你只管这样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观就行,选择性注意根本就不用管,随便它干什么都行,它最终是无法脱离你所使用的这种思维功能的。反过来,同样的,当你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苹果的时候,那你也不要管普遍性留意在干什么,根本就不用去管另一种功能在干什么,它最终都会合二为一的,这两种功能最终都会合二为一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不能说是了解这两种思维功能之后,反而不会应用这种思维功能了,就像有的人一样,平时本来是会呼吸的,但是,一旦学习了观呼吸却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了,这就是不了解自然是最科学的,生活经验是最宝贵的,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实证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快乐的。这就是对这个思维功能的使用。
观手的时候究竟使用的是哪种思维功能?
因为我们对身体的觉受是非常敏感的,同时我们对手是使用是非常灵活的,有得心应手、心灵手巧,手上的感觉是我们最容易体验到的、最敏感的,所以是我们观手的时候毫无疑问用的是选择性注意。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你设置的观察对象它具有吸引力,那么用的肯定就是选择性注意了。
使用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时候,你用的是一种有意,有意就是一种作意,在观的过程中,慢慢它就必须转化为,也就是说转变为一种潜意识观,潜意识的专注,潜意识的注意。要了解使用选择性注意观的过程中,思维功能是怎样演变的。观手的时候,比如说,随便观什么都是这样的,先用选择性注意这样专门地去观,观的过程中,它逐渐演变为,也就是刚开始是“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你有意识这样做的,慢慢的它就演变为“潜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变成一种潜意识的选择性注意,一定要了解这一点,由“潜意识选择性注意”慢慢的就变成了“潜意识选择性专注”。
掌握當前思維功能專題
查看更多...意的特徵—動和靜 入靜的過程是一個過渡階段、不是穩定狀態,還是在同一個思維狀態下的,它還在靜與動這兩個狀態之間來回走的。 靜,屬於思維低層次的,是意的相續狀態的一個特徵。 意的特徵另一個狀態是動——動極生靜,靜極生動是在這兩個狀態之間,來回擺動的,而不是突破這種意的狀態。 一旦突破了意的狀態,真正的達到了定中,是相當穩定的,不是那麼容易就退失的,但不是絕對不退失的,一般的定中,還是退失的,只有在思維的根本狀態,是完全不退失的,完全能夠自主的。 所以無論進入任何一個思維狀態,比如定中、邏輯思維中、睡眠中等等,往往都是比較穩定的,只有在那個介面處是不穩定的。 在意的狀...查看更多...實證時,一點的突破就是整體的突破 問:老師,我是睡覺時感覺自己思維亂,怎麼好好調整啊? 清涼月老師: 你睡覺時感覺思維亂,但平時照樣亂,你為什麼沒感覺?那是因為平時在散亂中,睡覺的時候感覺亂,那是因為在靜中,因為有了對比,所以說你發現它亂,當你發現亂的時候,說明你開始入靜,你想去入靜,結果它亂。 這時候怎樣調整,還是先瞭解理論,然後再慢慢地去調整。調整方法很多,路非常非常多,現在不在於說告訴你哪種方法,因為告訴你的方法不一定是適合你的,在你明白之後,你才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方法,只有適合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現在最關鍵是瞭解理論。 問:老師,我是不是應該先把觀手練習...查看更多...相應與破除該如何緊密結合?專注能同時達到相應與破除兩點效果嗎? 問:相應與破除應該如何相緊密結合呢? 清涼月老師:咱們實證的路,分為兩條,因為咱們是從低級思維狀態,進入一個高層思維狀態的,那麼用兩種方法進入這種高層思維狀態,一種方法就是相應,和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徵相應,這樣不斷地相應,就進入了高層思維狀態。這是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就是破除,就是破壞這種低層思維狀態的特徵。破壞這種低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徵,破壞它的存在條件,不斷地破壞,直到把這種低層次的思維特徵,全部破壞了,這種低層思維狀態沒法存在,然後,我們就進入了一個高層次思維狀態。這就是實證的兩種方法。 ...查看更多...我們為什麼需要深入理解現在的思維狀態 問:其實,我跟老師學習思維實修體系一段時間之後,對現在自己所處的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是有更加深刻認識的。 清涼月老師: 對,我們的實證一定要對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有深刻的認識,而不能是泛泛而論,停留在一般的常識性見解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平時說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是散亂性的思維狀態,這種散亂性思維狀態它有哪些表現?這些表現都要進行分類,找到原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去針對性的解決,而不能是一句話概括,沒有針對性是不可能真正去實證的。 就像我們說觀心一樣,說觀心觀念頭的生滅。如果你對念頭根本就不了解,...查看更多...思維是怎麼回事,怎麼來的?和大腦有什麼關係? 思維就是古人所說的心,古代是沒有思維這個詞的。思維是怎麼來的? 思維是從如來藏來的,如來藏就是開悟的狀態,根本究竟的狀態。很多人說開悟後就沒有思維了。如果如來藏沒有思維,我們的開悟還有什麼意義?讓自己變成石頭,變成傻子嗎?恰恰相反,如來藏的思維是高度活潑的、本自具足,對一切都清清楚楚。 如來藏對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知道。比如我們通常認為秦始皇已經死了,這是站在我們當前人的思維角度去認識世界的,我們人是一種線性思維,有過去、現在和未來。按照我們人的思維習慣,認為過去的已經徹底過去,就沒有了。但是在如來藏,是過去...查看更多...思维本体:从当前思维衍生状态到思维根本状态的过渡状态 清凉月 关于过渡状态,我们应该有一个了解,就是在思维的所有状态中只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思维根本状态,一个就是思维衍生状态,并没有过渡状态。但是因为我们平时是住于思维内容的,而你想回归思维根本状态,你想开悟,你必须先住于思维本体,从思维内容住于思维本体,然后才谈得上开悟,这样来说住于思维本体这个阶段就相当于一个过渡状态了。所以,一定要了解,并没有真正的过渡状态,所谓的过渡状态,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低级思维状态,必须先住于思维本体,然后才可以回归。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至于为什么没有过渡状态,这是因为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查看更多...利用思维的相续性实证 我们当前思维状态最大的特征,就是:思维呈现为“相续性”,也就是“意”这种特征,意就是思维的相续性。 思维相续性主要的表现,就是:思维之间没有空白、连续性的。有时候你觉得空白,比如说,在实证中,你刚开始在观心的时候,观着、观着,你感到没有念头了,这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因为你住于一种观念,住于观心这种观念,住于观心这个警觉心,所以你觉得没有念头了,但其实是这种观念在处于一个相续性的状态。所以,我们了解了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具有相续性这种特征之后,在实证中我们该怎样应用?就是:在实证中,一旦你发现现在没有念头了,那么你应该反过来马上明白,这一定是住于某一个观念了,因为...查看更多...结合观呼吸谈两种思维功能的使用 清涼月 在观呼吸中,观呼吸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就是这两种思维功能使用的过程,你会使用了,观呼吸就成功了,你不会使用,就一定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层出不穷的。 我们实证是为了证入高级思维状态的,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有两种思维功能: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这两种思维功能是从高级思维状态的这种潜意识专注分裂而成的,那么反过来,我们回去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两种思维功能融合在一起,重新形成同一个思维功能,就是潜意识专注,也就是把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合并在一起,重新融合为同一个思维功能——潜意识专注。 潜意识专注的形成,就必须是我们平...查看更多...通过选择性思维实证 清涼月 选择性思维的形成 我们从如来藏状态出来之后,刚开始先出现的是一对一对的念头,然后是出现单个的念头,当然这单个的念头也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单个的念头是前后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先经过这两种状态,两种状态过了之后,才产生选择性思维。 执着心力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产生念头,在产生念头之后,开始形成选择性思维,也就是选择性思维是后来的能力。 选择性思维形成之后,我们就会选择其中一个念头,也就是和人、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具体化的念头,我们将选择其中一个念头,选择其中一个念头之后,展开联想,联想一旦展开,身体的功能很快就会...查看更多...掌握普遍性留意和选择性注意的融合 清涼月 普遍性留意和选择性注意这两种思维功能,在生活中总是如影随形、须臾不离地处于密切合作的状态。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同时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这两种思维功能从来没有分离过,始终处在一起。它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它是由同一个功能分裂下来的; 第二,这两种思维功能密切合作的根本目的、潜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要融合为同一种思维功能。 ...查看更多...思維本體學基礎理論解讀:意識與潛意識 清凉月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研究當前的思維狀態,因為我們實證的目的,至少是現在的目的,是為了出離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是為了擺脫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束縛,從而去使用其他思維狀態,這是我們實證的目的。同時我們生活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因此我們的實證也是基於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也是必須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去實證,必須使用現在的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徵去實證。因此,我們必須首先瞭解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如果我們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沒有任何瞭解,你將不可能實證,你的實證根本沒法進行。所以,我們就要瞭解當前這種思維狀態。這是對我們這個世界人來說的,是對生活在我們這種狀...查看更多...主觀性選擇性注意和強迫性選擇性注意 清凉月 從實證的角度出發,我們對“選擇性注意”要進行更深入的認識。這兩天我們講的都是“思維的功能”。思維的功能在我們實證中,是非常非常關鍵的,實證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這裏。所以,對思維功能這一塊要深入地瞭解,這個不僅僅是從字面上要瞭解,還要在實證中去應用,在應用中再加深瞭解,要瞭解到字面背後它的意義。對思維功能如果不了解,可以說,你實證道路將非常的崎嶇、非常的艱難,成功的機率非常低的,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是這樣的。將來你從身體、物質方面走,要想證得意生身,思維功能同樣是極其關鍵的,這一點不了解,問題將很嚴重的。有的人在這方面出現很大...查看更多...選擇性思維 清凉月 我們在實證中,無論你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使用某一種思維功能進行實證。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思維功能進行深入瞭解,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準確無誤的使用某一種思維功能或者同時使用兩種思維功能,無論是佛家、道家,只要你是修行的,都必須使用思維功能。 接下來先談對“選擇性思維”的認識。因為我們現在有這種選擇性的注意這樣的思維功能,我們平時就是以選擇性注意這種思維功能為主進行活動的,所以我們必須瞭解選擇性注意。對選擇性注意的瞭解,要從它的形成去認識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無誤的使用它進行實證並返回去。對於一種思維功能它的形成如果我們不了解,那就談不上怎樣才能準確無誤...查看更多...思維本體學基礎理論解讀:相續性思維的動與靜兩種狀態 清凉月 再一個就是相續性思維的動與靜這種狀態。 我們現在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只有兩種狀態,就是“動”與“靜”,第一,首先要瞭解動與靜的定義,動與靜的定義可以說是基本是沒法定義的,我們平時也僅僅是按照常規的形態學的觀念去定義的,因為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對物質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它的形態學特徵進行認識的,也就是這個物質處於運動狀態,什麼樣的形狀,它運動的狀態等等,通過這些認識的。 所以我們對動與靜的定義往往是根據肢體、身體是處於明顯的運動狀態還是坐在那裏的一個靜坐的狀態,是按照這個去定義的。這種定義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從物質的...查看更多...認識選擇性思維 清涼月 首先我們要認識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基礎,你要想解決當前這種思維狀態,你首先必須認識選擇性思維,因為正是它導致思維產生相續性運作,所以我們必須瞭解選擇性思維的形成和它的表現。 (1)“選擇性思維”的形成: 選擇性思維的形成並不是伴隨著思維衍生狀態的形成而形成的,這個在基礎理論裏談過了,它是在思維衍生狀態發展到一定階段,具體來說就是在具體化、形象化的念頭產生之後才形成的,從如來藏進入思維衍生狀態之後,我們先產生的是一對一對的念頭,這一對一對念頭之後,產生了一個一個的念頭,和具體人事物結合的一個一個的念頭,這一個一個念頭之後才產...查看更多...思維的相續性 清凉月 今天咱们开始谈思维的相续性,也就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的特征,也就是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它的思维功能。当前我们思维状态最大的特征,就是思维呈现为“相续性”,也就是“意”这种特征,意就是思维的相续性。 思维相续性的主要表现就是,思维之间没有空白、连续性的,有时候你觉得空白,比如说你在定中,你刚开始观心的时候,你观着观着感到没有念头了,这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因为你住于一种观念,住于观心这个观念,住于观心这个警觉心,所以你觉得没有念头了,但其实是这种观念在处于一个相续性的状态。所以在实证中我们了解了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具有相续性这种特征之后,在实证中我们该...查看更多...怎樣解決思維運作、分別判斷的問題 清涼月 思维运作中重点是分别观念,分别观念形成之后,所以就自动运作。有的同志不了解,就是怎样解决这个分别判断的问题。他总是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不让自己分别,直接去破分别判断,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不了解该怎样去解决分别判断问题。 怎样解决分别判断问题?这个我们要从思维的形成过程,了解思维衍生演变过程,从这个地方去掌握。从如来藏状态证入思维衍生状态,进入思维衍生状态的时候,首先升起的是一对一对对立分别念,也就是这一对一对“对立分别念”,它是自动产生的、是自生自灭的,没有加入我们任何的主观观念的,也就是说,它是执着心的一种表现,是执着心...查看更多...清凉月老师谈潜意识专注 我们知道,思维和物质是严格一一对应的,当我们的思维调整到一定的状态,必然会看到相对应的物质世界,潜意识专注就是这样,当我们的思维调整到了潜意识专注状态,必然就会看到对应的境界,那潜意识专注的境界究竟是怎样的? 因为我们当前的思维是选择性思维,是执着于一个点,比如我们看手机,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机上,手机以外的事情就会被忽略掉,进入潜意识专注状态就不是这样了,潜意识专注状态是对多个事物的一个等持的专注,潜意识专注的等级越高,等持的范围就越广,所以进入潜意识专注状态后,不仅能对手机产生专注,还能对多个事物同时产生专注...查看更多...论作息与健康:昏沉的静、清明的静、专注的静 我们当前处在“相续性思维状态”,在这种状态,我们不仅在思维方面处于一种相续性运作状态,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我们的身体同样处在相续性运作状态,举例来说:蚊虫叮咬会使我们一直处在痒痛中。痒痛的持续正是当前状态相续性运作的基本表现,假若我们跳出当前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那么痒痛将瞬间停止。不仅是蚊虫叮咬所形成的痒痛,其他一切病理性疼痛,哪怕是癌症那种恐怖性剧痛,也会瞬间停止,消失得无影无踪。 思维和物质的相续性运作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选择性思维”是执着心强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一种思维功能。执着心具有...
地址:
香港屯門新合里
三號滙賢一號1509
联系方式:
上午8:00 - 下午17:00
電話: (852)-90540084
中国手机号 (微信号):15578913787
訂閱我們的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