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與科學實證

    最適合現代人的佛法修證精要

    係統教學、精準有效、快速入定、早證菩提

  • 實證單項訓練六:觀微觀現象

    修行之樹的成長

  • broken image

    在生活中,我們有一種經驗,那就是在高度專注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晰的觀察到物質的微細紋理或物質的微小運動變化(微觀運動狀態)。反過來,當我們能夠觀察到物質的微觀構成或微觀運動的時候,我們一定處於專注中。這就是說物質的微觀現象是和專注對應的,觀察物質的微觀現象能誘導出高度專注的注意力,證入高級思維狀態。

    我們當前這種相續性思維狀態,是一種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而選擇性思維波動性非常大,活動呈現為跳躍性(選擇性),只作用於那些明顯現象,而無法均等的,穩定的作用於觀察對象的一切現象,因此我們只能觀察到觀察對象的明顯組成部分和其運動過程中變化比較顯著的現場,而無法均等的穩定的觀察到觀察對象的一切情況。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選擇性思維建立在執著心基礎上,執著心是一種波動很大的心理現象,受其作用,我們的觀察能力必然無法穩定的,均等的發揮作用,柔軟心與執著心相反,能夠減弱或消除執著心的作用,能夠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能夠使我們穩定的,均等的專注於觀察對象的一切情況,能夠使我們觀察到觀察對象的一切微觀情況。

    專注是柔軟心表現出來的一種功能,如果我們能夠培養起很深的柔軟心,就能擁有高度專注的專注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微觀現象時,一定要住於深深的柔軟心,而不使用剛強心進行觀察。在實證中,我們一定要把柔軟心和專注結合起來,要把一切實證方法歸結為柔軟心。

    一切觀察行為都是無法脫離觀察對象而獨立存在的,不同的觀察能力和不同的觀察對象(觀察取向)是一一對應的,潛意識專注這種觀察能力是和微觀現象對應的,這就要求我們高度專注的,穩定的,連續的,持久的觀察物質的微觀構成或微觀運動,從而迫使有意識和潛意識融合為一體,迫使選擇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融合為潛意識專注。

  • 1.觀物質的微觀構成

    broken image
  • 在觀物質的微觀構成時,我們要先觀物質的整體,觀察物質粗大,明顯的部分,入靜後再觀物質的微觀構

    1

    觀整體,誘導入靜

    觀察物質粗大明顯的部分,入靜

    當靜比較穩定的時候,再開始觀察物質的微觀組成

    2

    觀察微觀部分,形成有意識專注

    有意識專注容易打破靜,在靜和專注之間反復進退

    3

    有意識專注向潛意識專注轉化

    充分認識反復過程的必然性,這樣就不至於在反復中因為急於求成而產生煩躁心理,產生推理,判斷,希望等有意識思維活動,從而使反復過程大大縮短,實證效率大大提高。

  • 2.觀水滴滴落

    和世界上任何物質及物質狀態一樣,水滴滴落這一物質運動現象,同樣既有和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對應的特征,也有和高級思維狀態對應的特征。

    單調的重複的往復運動過程,這種單調的往復運動無法滿足選擇性注意的需要,不容易快速形成選擇性專注,容易引起審美疲勞,產生催眠效應。

    水滴在情感上是一種陰性物質,和靜這種思維狀態對應,而昏沉,消極,悲觀等情緒也是和靜相應的,水滴滴落能夠加重昏沉和悲觀情緒,不利於實證,為了證入更高級的狀態,可以給水滴加入光感,觀想水滴泛著美好的,燦爛的陽光,也可以觀想水滴具有珍珠,翡翠,水晶特有的質感。

    水滴運動的微觀過程,水滴滴落的整個過程由無數及其微小的運動瞬間構成,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才能觀察到這些及其微小的微觀運動,平時只能觀察到粗略的運動過程。

    對水滴滴落的不同觀察,將引導我們進入不同的思維狀態。

    1.催眠方向:若有若無的觀察水滴滴落的整個過程,對於這種不具備吸引力的觀察對象,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這總潛意識思維功能,而不能使用選擇性注意這種有意識思維功能,在觀察過程中藥注意體驗心境的平靜,美好,並慢慢向催眠靠攏。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就進入催眠狀態,這種方法可以治療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煩躁,更年期綜合症。

    2.一般的靜:如果我們在觀察過程中,側重體驗此時的心理感覺:側重按照我們此時的心情而觀察水滴滴落過程,我們將被誘導進入一些靜的境界,進入各種各樣的心情,心境,比如向悲傷引導,進入悲傷的靜,向美好,光明誘導,進入美好的靜。如果向美好的靜境誘導,我們需要加入一些專注的成分,只是專注的成分不要太強,而把側重點放到體驗境界的美好上,放在此時的心情上,放在靜這種心理狀態的培養上。由於此時我們側重培養一般的靜,因此可以使用身體,無需延長時間。靜是有意識向潛意識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同時含有有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兩種思維狀態的特征,這個階段是我們證入其他狀態要經歷的過程。

    3.專注的靜,住於從低級思維狀態向高級物質狀態發展的過渡階段:如果把觀察的側重點放在對水滴滴落過程的整體的清明的覺知上,並讓這種覺知在時間上最大限度的延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觀察的側重點放在專注上,並且一定是專注於整體過程,專注於過程的連續性,那麼在其他念頭無法插進來的時候,我們將進入專注的靜這種狀態。這種狀態是從低級思維狀態向高級思維狀態發展的過渡狀態,也是從低級物質狀態,向高級物質狀態發展的過渡狀態。

    在實證中要注意幾個操作要點:體驗過程的連續性,觀察整體運動情況,而不是觀察微觀運動過程;體驗的側重點在專注,專注的形成標準是其他念頭無法插進來;不能使用身體;要延長時間。與一般的靜不同,一般的靜側重體驗內心感覺,側重形成內守幽靜的美好狀態,體驗身體覺受,觀察時間比較短,專注的靜側重對物質整體狀態的觀察,側重形成專注,排除身體覺受,觀察時間非常長。

    4.高度專注:側重點放到每一運動瞬間的將動未動處,側重體驗將要運動這種趨勢,並因此在潛意識上拉開上一運動瞬間和下一運動瞬間的距離,通過斬斷相續性運動而斬斷相續性思維,破除我們當前思維狀態的相續性特征,從而證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與專注的靜相比,沒有動極生靜,靜極生動的極變狀態,有一定自主和自由。

    5.住於思維本體:在以上的集中觀察中,思維要麼住於觀察對象,要麼住於某種觀念,總是住於思維內容。如果在觀察過程中,不加入任何主觀觀念,不住於任何思維內容,自然安住於深邃心境,然後觀察水滴滴落,體驗這種境界對深邃心境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安住於思維本體。在這個過程中,要側重對深邃心境的影響,並安住深邃心境;要注意培養專注力,延長時間,形成潛意識專注;不能把觀察的重點放在對外境的觀察上,不能放到水滴滴落這種現象上,我們僅僅是使用潛意識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覺知,保持最低限度的覺知,而不深入觀察詳細情況。

    6.平常生活:我們平時生活要麼散亂,要麼昏沉,我們對物質現象的觀察要麼走馬觀花,要麼似看非看,眼中無物,安住於靜,走神等心理狀態,無法深入觀察物質現象的具體情況。

    當我們在觀察物質現象的時候,側重體驗現象給我們帶來的美好體驗或側重體驗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時,我們要感受物質整體情況,宏觀情況,而不能觀察局部和微觀,這是因為要觀察到微觀狀態,我們必須高度專注的觀察,無法體驗物質給我們帶來的內在感受。

    broken image
  • 3.觀物質的微觀運動

  • 物質的微觀運動是由無數微小運動瞬間構成的,只要能觀察到物質的微觀運動情況,我們就一定處於專注中。

    1

    觀察物質行雲流水般的整體運動變化情況,側重於觀察物質運動的連續性,側重於體驗運動過程的美好與清明。

    使用專注的靜這種狀態和功能,證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過渡狀態

    物質運動的相續性變化就是思維的相續性變化。

    2

    體驗物質運動過程中每一運動瞬間的將動未動處,側重觀察物質運動的非連續性。

    證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

    當我們排除其他雜念干擾,唯一專注地安住於對物質運動過程的觀察時,物質運動過程就是唯一思維內容,就是相續性思維的具體表現,這時觀察物質運動瞬間的將動未動處,並停留在此,而不繼續這一運動過程,這樣就斬斷了運動過程,由於物質運動過程是唯一思維內容,因此也斬斷了相續性思維。而相續性思維是我們當前思維狀態特有的,因此也脫離了當前的思維狀態。